你可以先把考试拆分成若干个零部件,比如监考老师、学生、试卷、考场,然后看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零部件是什么?哦,可能是试卷。好,那么现在请你把试卷删去,想一想没有了试卷你还能怎么考试?没有了试卷,我们可以用口试、才艺表演、项目设计来替代。再比如,我们能把教师去掉吗?当然也能考,无人监考或诚信考试就应运而生了。 再举个例子来说,洗衣液。洗衣液的功能,当然是把衣服洗干净,所以对洗衣液来说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去污成分了。那么,如果把这部分拿走呢?不能去污,但是还有香气呀。所以,一个不能去污的洗衣液,可以当作衣服的清新剂。 这很有用啊,因为现代人换衣服很频繁,每天穿一套不一样的,很普遍。穿一次就洗吧,洗衣液的去污成分对衣服耗损很大。不洗吧,又穿着别扭。清新剂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想法,是以色列SIT公司在1996年提出来的。四年之后,宝洁公司推出了一款叫Febreze的清新剂,创造了清洁市场的新品类。 你看,减法工具,就是在不添加任何外部条件的情况下,让系统、产品、流程再次焕发出活力,这就是以色列的系统创新思维的核心。 不过,这还没完。沈祖芸老师跟我说,在这套工具背后,还有一个核心算法,就是以色列的人才培养系统。一般来说,我们都关注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但其实以色列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 从家庭角度来讲,以色列人重视孩子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从不培养“乖孩子”。以色列的小孩放学回到家里,父母不会问他“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而是会问“今天你提问题了吗?”以色列家长认为学会提好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比学知识更重要。 而在社会层面,以色列也有对创新的特殊鼓励机制。以色列政府成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创新局”。这个创新局做的最有意思的举措是建立失败博物馆,理念就是要奖励创新过程中的90%的失败。以色列人认为,如果不能真正地包容失败,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 总结一下,今天的《邵恒头条》,为你介绍了以色列“沙盒创新”的经验。以色列人创新的秘诀就在于:不改变盒子,不做加法,而是开发盒子里面的资源,让它们焕发新生。 结束前,还想说一点我的个人感受。自从做了《邵恒头条》这个产品,我就像给自己判了一个“无期徒刑”,每天雷打不动,必须为用户生产十分钟的 “头条”。筛选、采访、成稿、进棚录音,这就是要把“牢底坐穿”的节奏。 对于我来说,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有人来“探监”,当然这个探监是带引号的,对我来说这叫“知识探监”——就是有朋友来把外界发生的最新资讯和他们的见解“投喂”给我。所以今天也要特别感谢,沈祖芸老师给我的智力支持。这样的“知识探监”,越多越好。 SIT公司简介: SIT是一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全球知名创新服务机构,我们应用广受欢迎的创新方法——系统创新思维,帮助企业利用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现有资源从内部发展他们的业务,即“盒内创新”。 从1996年起,SIT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72个国家与1200多个组织进行合作并拥有丰硕的创新成果。2014年SIT正式进入中国,将全球20多年创新经验与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助力中国的创新发展。包括:复星、拜耳、海尔、可口可乐、GE、玫琳凯、中国银行、美敦力、福特、中化集团、中国金茂、立白、伊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