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6号)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山东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台阶,达到41823.3亿元,增长5.4%。请听山东台记者李伟发来的报道: 省政府办公厅一级巡视员、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夏宗元在发布会上介绍,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1823.3亿元,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9.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7.0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21186.6亿元,增长8.5%。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5.6:43.7:50.7,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山东省GDP增长5.4%,与全国走势一样,增速均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表示,在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时,不仅要看增速,还要看结构,更重要的是看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近两年,省委省政府打造高质量的制度环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主动加严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布局,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 作为全国工业大省的山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钢铁、铝业、化工、造纸、轮胎等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省传统产能占工业比重70%左右,工业能耗占全民能耗70%左右。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让山东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夏宗元: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四新”经济的拉动力增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到19.1%,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智能消费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9%和14.7%;光伏电池、城市轨道车辆、光电子器件、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4%、35.0%、20.7%和13.3%。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作用增强。] 与此同时,山东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省级新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0项,承接下放管理层级行政权力事项9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上半年,山东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6.3万户,增长50.7%,市场主体整体质量和活跃度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方面,上半年山东已兑现减税570亿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同比增长108%。 一系列改革政策,让经济发展迸发出活力。一二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业正成为山东经济的发展的主动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夏宗元: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占GDP比重达到50.7%,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4.0%,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十大门类行业中有9个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忍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痛”,闯过新旧动能转换空窗期的“关”,迈过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山东台记者王镇富、张杨报道: 今天(26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焦化、地炼、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 会议对推进焦化行业产能压减转型升级、地炼企业产能整合转移进行了研究,原则通过《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会议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要求,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落实“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亩产效益论英雄、安全环保守底线”的导向原则,综合实施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四上四压”的操作路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会议决定实施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会议要求,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宜居宜业,拿出绣花的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风貌特色、蓝绿空间、空气洁净、道路交通、生活服务、治理能力、安全运行、文明素质等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的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决定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2019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会议要求,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更大力度推进一网通办、流程再造,最大限度便企利民。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山东台消息: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今天在济南闭幕。 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出席会议并讲话。付志方强调,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向、同力同行。要把履职重点放在助推省委八大发展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上,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上,助推中心工作落地生根。要创新工作方式,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建议案》,通过了人事事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曲) 轮胎制造业是东营的传统支柱产业,从最初跑马圈地、打价格战的“上半场”, 到打造科技“硬核”、集成创新的“下半场”, 三十年一路走来一路歌,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山东制造业顺势而为、主动谋变、内生向上的华丽转变。请听东营台记者张新强,广饶台记者张振华发来的报道: 【压混】让东营市方兴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刘丽耿耿于怀的1500元差价,引发了方兴橡胶从高管到普通员工的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他们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将生产理念和设备全部“推倒重来”。生产原料用最好的,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设备和工艺优选国际最先进的;研发投入占到公司年销售额的近十分之一。如今,这家公司的工程胎品质上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耐磨里程也比市场平均数值高出十几万公里。东营市方兴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刘丽:【目前我们的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远销欧洲、非洲、澳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得益于我们坚持做高品质轮胎,打造过硬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方兴橡胶的异军突起成为东营轮胎行业告别“粗老笨”,迈向“高精尖”的一个代表案例。橡胶轮胎是东营传统主导产业之一,历经30多年的风雨历程,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到专业化生产的演变。现在,东营市轮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7亿元,其中,仅出口一项就占到了全省轮胎出口总额的1/3、全国的1/5,成为全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