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3年入职至今,王海燕经常无偿为学生补课。工作日每晚补两个小时,周末是半天,临近期末考试,她将补课时间延长为一整天。补课内容包括全体学生的专业课、民族学生的基础课、公务员考试知识……参与补课的同学已达上万人次。 2009年以来,学校开始增招少数民族学生,王海燕所在的学院每年有上百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成为她重点关注的对象。 而今已是西藏公务员的小美(化名)有太多的忘不了。有一天夜里,自己腹痛难忍,凌晨3时拨通了熟识的王海燕老师的电话。王海燕没有犹豫,立刻起身穿衣,抓起手机通知保卫处先送小美去校医院。深夜无人,一片漆黑,年轻的王海燕边骑自行车边用手机照路,气喘吁吁地赶到校医院,帮家境贫寒的小美转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还有一次,藏族贫困学生小管(化名)患上纤维瘤入院治疗,而王海燕的父亲和弟弟也先后患病住院,她刚刚把全部积蓄汇款回家。 几番思索,王海燕决定卖掉留了十几年的长发。收购头发的商贩拿起剪刀,剪下已长及膝盖的黑发,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碎发,乍看上去就像“鸡窝头”。她拿着卖头发的400元,自己又贴了100元,交给小管。 校园里,也曾有人说王海燕有点傻,“对学生掏心掏肺,对自己一毛不拔”。 但这个昔日上不起大学的大学女教师笑言自己很“富有”:受助的学生们开学返校时带来的家乡特产,逢年过节很多已经毕业学生的电话短信,以及很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她也曾听说过很贵的名牌包,但依然常年挎着印有校名的帆布袋,骑着十几年前买的二手自行车。 她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是2008年评中级职称要考计算机时,找父亲借了5000元买的一台笔记本,一直用到现在。电池已经完全坏了,就连键盘的字母都快认不清,每次开会有异响传出,同事们就知道准是王老师的电脑在“发功”。 连续12个学期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连续4年获评“十佳班主任”……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拖垮了王海燕的身体。 今年5月,一直以为自己上火了的王海燕被诊断为虚劳,甚至有医生提醒她注意防范猝死的风险,王海燕喝了几天汤药,便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妹妹王金凤在QQ空间看到姐姐的诊断报告,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我姐就是个操心的命”,工作以来从不和家人讲自己的事情,却承担起了家里的顶梁柱角色。她承担妈妈住院的所有医药费;张罗弟弟家的苹果销路;嘱咐上夜班的妹妹保重身体…… 同样在王海燕的QQ空间,每一条生活动态下面都会有数十条学生的问候与叮嘱。“老师,您辛苦了,千万注意休息”“老师,记得按时吃药”。 “王老师助人为乐的事迹激励了我,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2016年毕业后,骆群曙留校担任辅导员。在王海燕的影响下,他一直负责山区孩子的支教工作,如今已经是校团委副书记的他,为了资助山区的孩子,一人打几份工。 2019年4月,在学校和教职工、校友捐赠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专门设立起“海燕助(奖)学金”,首期专项资金21万余元。学校负责人透露,在这所有两万多名师生的学校里,有数十项奖(助)学金,以教职工名字命名还是第一次,并且在办公会上一致通过以王海燕的名字来命名,“要褒奖和弘扬的就是这样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奖学金发放仪式上,受助的藏族大学生拉吉为王海燕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海燕老师是我们藏族学生心中的‘格桑梅朵’(藏语意为格桑花,代表着美好时光和幸福——记者注),将来我有能力时,一定会向您学习,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