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中科学家成功实现牦牛无角圈养 浙江科技新闻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5
摘要:作为适应高原特殊环境、奶肉皮毛粪皆有价值的珍稀牛种之一,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是我国藏区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牲畜。但其野性难驯、惯于放养,不利于集约化养殖和草原保护。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会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

  作为适应高原特殊环境、奶肉皮毛粪皆有价值的珍稀牛种之一,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是我国藏区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牲畜。但其野性难驯、惯于放养,不利于集约化养殖和草原保护。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会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个无角、适宜舍饲化的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该品种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标志着我国在大动物育种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阎萍介绍,培育成功的阿什旦牦牛因产于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脚下而得名,“阿什旦”在藏语里正是“无角”的意思。牦牛天性好斗,彼此用角攻击常导致死亡,同时也对周围人畜和环境造成威胁。研究所育种团队以青海高原牦牛为父母本,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无角育种核心群、自群繁育、选育提高等主要阶段,结合国际领先的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培育出的无角阿什旦牦牛从根本上避免了牛角对人畜和生产设施的伤害或破坏,更适宜圈养,并减少了牦牛的死亡发生率。经测定,在舍饲条件下,无角比有角能提高近一倍的养殖密度,并大幅减少因为角斗而造成的损失。

  研究还显示,与本地牦牛相比,阿什旦牦牛出肉量更多,繁殖性能更高,抗逆性也显著提高。经测定,阿什旦种牛和本地牦牛杂交的后代,平均繁活率比当地牦牛提高11.72个百分点,死亡率由5.56%降低到1.24%;生长发育加快,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公斤,与本地牦牛相比增重18.38公斤;生育时间变短,由4至5年缩短为2至3年。

  阎萍表示,阿什旦牦牛的诞生显著改善了产区对牦牛品种的多元化需求,缩短了养殖时间,提高了养殖效率,可显著降低草原载畜量。目前,这一牦牛新种已在青海等地的藏区积极推广,对促进藏区牦牛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将发挥一定作用。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