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生于临安、归息临安的钱镠建立吴越国,为临安植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一千多年后,这座成长为杭州第十区的古城,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起点、杭州的西大门,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创业的发展之路,在绿水青山间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 青山湖科技城是临安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过去一年,临安区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就地转化科研成果15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6.4%;引进26个总投资256亿元的集成电路项目,实施了32个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还成就了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杭叉集团……一系列数据的背后,印证着临安科技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引领,临安深植“科技之都”底色,抢抓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战略机遇,主动投身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这里不仅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更成为长三角难得的“科技与生态”双轮驱动创新创业的重要之地。 在这里,青山湖科技城短短十年间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借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培育和产出优质的“青山湖智造”;在这里,“绿水青山”优势得到尽情发挥,生态双创助力乡村振兴将村落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这里,“最多跑一次”“三服务”理念不断内生成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老城蝶变和新城崛起…… 做好“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文章,临安以绿水青山为舵,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桨,不断催发创新创业的“引擎”,吸引弄潮儿们踏浪而来。 “大走廊”起点的创新者—— 青山湖科技城打造“森林硅谷” 自2009年诞生以来,枕一湖清水、傍半城绿意而建的青山湖科技城,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条“科创大动脉”的西端,承担着创新的先锋使命,赋能全省乃至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坐落在青山湖微纳智造小镇的奕力科技,国内领先的30W飞秒激光器正在这里调试,8月,他们研发生产的工程机就将下线。这家中科院在地方落地的首个混合所有制企业,其生产的飞秒激光器,瞬时功率可与核能媲美,在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精密加工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里的居住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非常好,技术人才也很集中。”奕力科技负责人陈红艺说,在她眼里,这里有许多科创园区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集聚。” 指南村激发乡村旅游热 程志明 摄 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在县一级城市建设,临安是首创。2008年,长三角面临战略转型,浙江也在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建立科创基地,引领经济新增长点。在这个历史机遇前,临安以生态优势以及热忱,抓住了机遇。2009年5月15日,浙江省作出省科研创新基地(青山湖科技城)落户杭州临安的重大决定。改变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便是青山湖科技城最大的特点。青山湖科技城聚焦数字经济,着力发展集成电路与装备制造业,在森林硅谷中,不断培育和产出优质的“现代智造”种子。 去年1月,微纳智造小镇甫一开园,就引来大批“国”字号大咖入伙,包括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奕力科技等项目。建成一年有余,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集聚46家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创新载体。其中,不乏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发基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研究院等重量级科研院所。 以创新撬动创业,以大院吸引大企,青山湖科技城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杭叉、杭氧等一批杭字头老牌工业企业迁入,南都电源、西子电梯、华立科技等民营制造企业陆续落户。它们在各自领域奋发,形成了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港大浙研院)就是与企业合作,将成果落地转化的研究院之一。港大浙研院物联网研究所利用基于蓝牙定位的智慧电商仓储物联网技术,帮助杭叉集团建立了一个名为“云叉车”的叉车智能定位系统,解决了困扰杭叉集团很多年的室内车辆定位寻找问题。 当青山湖科技城迎来第10个年头,她已从小苗长成大树:摘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作为临安做好“西优”发展文章和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平台,这一“森林中的硅谷”正不断做强“创新”主引擎,扎实推进千亿平台的建设,着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之源、产业高地。 与她共同成长的临安,也接连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曾经的县域经济正迈向转型都市经济的新阶段。 绿水青山间的创业者—— 浙西生态大屏障擦亮发展底色 对于地处杭州西部、浙皖交界处的临安来说,生态化发展的理念植入临安的“基因”。在面临着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加快经济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创业的发展之路,是临安的必然选择。 初夏的昌化镇白牛村,大片核桃林曾因产业加工、交通运输等发展不够,成为“靠山吃山”村民们共同的痛。2007年,白牛村开始“触网”。靠着一台电脑、一本《新华字典》,村民们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电商创业之路。 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在全村上下掀起了创业热。从起初只有三五家网店,发展到近70家,十年时间,白牛村电商实现了销量从100万元到4.2亿元的爆发式增长。 早在2003年,浙江便开启了对“绿色浙江”的探索和实践,“两山”理念成为了指导全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而地处浙西生态大屏障的临安,则严守生态红线,成功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在浙西山区,农特产品丰产丰收,创客们扎根泥土,推动着这片土地迈入山美、水绿、民富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夏日临近,森林中的临安就成了长三角游客最爱的休闲目的地之一。除了太湖源、天目山、大明山等知名景点外,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正成为游客打卡游玩的新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