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蹲点报告(八)(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4
摘要:据藏文化博物院负责人介绍,博物馆文创产品有专门的团队开发,研制。其中,藏香的研制藏医药研究院提供了技术支持,面膜和手工皂等化妆品都是园区金河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藏医药古方加以现代人的需要开创的新产品

  据藏文化博物院负责人介绍,博物馆文创产品有专门的团队开发,研制。其中,藏香的研制藏医药研究院提供了技术支持,面膜和手工皂等化妆品都是园区金河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藏医药古方加以现代人的需要开创的新产品,这些均是传统藏医药与现代的结合,更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因地制宜和独到之处。

  未来,博物馆群将继续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吃穿住用行都将考虑在内,兼具实用性及一定的收藏价值,让博物馆也成为参观者争相“剁手”的又一场所。并且,还将引导游客在网络中购买体验,将文创产品真正做成大家喜欢、实用,肯为其“剁手”的产品。

  据我省旅游专家介绍,其实在国外,不少博物馆的文创产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博物馆已不再只把文物当作中心,而是开始强调对人的关怀,注重参观者的感受。西宁博物馆群虽然在文创产品上起步较晚,但胜在有特色有创意,今后文创产品必将在博物馆群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全域旅游多产业融合

  相得益彰

  旅游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产业,其不仅涉及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并且关联了农业、交通、房地产、文化、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形成“旅游+”。

  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西宁博物馆群,就在发挥纽带优势将园区特色工业资源、藏药材、牦牛肉等绿色资源结合在了一起,深挖内涵、拓宽外延,使“旅游+”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发展。目前,“以旅带产、以产促城”格局已逐步实现。

  “这就是展览中所提及的藜麦吗?”在青海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品展厅,一位游客拿着园区企业生产的藜麦产品仔细询问着导购人员。

  在该展厅近300平方米的面积里,按产业分区集中了藜麦、沙棘、枸杞、白刺、牦牛、冬虫夏草、盐等资源精深加工产品,展品近170余种。并且这些都是园区企业生产的高品质产品。

  据该展馆负责人介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是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也是全省地方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区。为充分展现园区企业在生物提取方面的技术优势、产业链的构建及延伸情况,搭乘‘旅游+’展示本省本园区精深加工产品。这里成为了除青洽会、城洽会、清食展等临展外,全面展示园区企业技术转化成果的固定展示区域。”

  另外,昆仑玉文化博物馆也实现了工业旅游。玉石的文化、开采,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引人入胜,而与博物馆相邻的就是为博物馆提供展品的昆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了解昆仑玉的文化内涵后,参观者都有兴趣走进厂房了解玉石的加工过程。

  正因为昆仑玉文化博物馆“旅游+”的运行模式为昆玉集团加大了销售。“自昆玉博物馆3月27日开馆以来,1个月实现了65万元的销售额,并且随着7—8月旅游旺季的到来,预计能实现100至200万元的销售额。”昆玉集团销售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联合青海西北骄天然营养食品有限公司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康美中药城(青海)有限公司冬虫夏草博物馆、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沙棘博物馆、万家家博园家居建材展览馆、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型机械、机床展览馆,全力打造以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海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昆仑玉文化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体验旅游以及以工业企业展览馆为辅的工业旅游,打造生物园区博物馆群旅游聚集区,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园区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旅游目的地服务转变,促进园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助推我省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从旅游名省向旅游大省转变。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