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宁波:勇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问题为起点,体现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问题为起点,体现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宁波要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努力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性的“重要窗口”。一是要“补短板”。如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补齐城市品质短板,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化水平;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完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二是要“扬优势”。利用好宁波最大的资源——港口的作用,全方位支持参与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做大做强临港制造业和港航服务业,实现“港产城”深度融合、共兴共荣;发挥好宁波最大的优势——开放的作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硬核”力量,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建设;再创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计划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提升产业能级。

  展示人民性,实现宁波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以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宁波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重要窗口”。一是要牢牢把握人民主体立足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和首创精神,不断加强党建,以党建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共识、人心、力量。二是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落脚点。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加快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面提升做强城市的综合能级优势

  陈建祥

  城市综合能级是指城市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其在区域或城市群里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具体来说包括产业、创新、开放、基础设施、城市服务和文化等六个方面的能级。宁波要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发挥“重要窗口”的先行、驱动、标杆作用,须从这六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做强城市的综合能级优势。

  一、提升产业能级优势

  一是做强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计划、“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等。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二是做高产业平台。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梯度平台,形成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宁波前湾新区为重点平台,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以及特色小镇为依托的特色产业园区平台。三是做优产业结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往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是做强总部经济。以培育传统优秀民营企业本土总部、开放型经济跨境经营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为重点,推动宁波成为区域性总部中心城市。

  二、提升创新能级优势

  一是不断优化创新平台。高标准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高起点启动甬江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创新企业不断孵化的创新平台体系。二是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国际科技与人才交流合作体系,持续引进顶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互联网在创新领域的渗透融合,支持开展智能经济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三是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攻坚行动,健全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梯队。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引导企业建设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四是不断完善创新策源地建设。整合新材料科技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北高教园区、镇海新城,集中建设创新功能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域。主动对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推进科技飞地建设,布局科技飞地网络。

  三、提升开放能级优势

  一是对接国家开放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打造“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使宁波真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和全球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载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规划、省行动方案和市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四大建设”。加快杭绍甬、甬舟一体化,加强与台州合作,增强宁波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做强开放型经济实力。充分激发开放型经济活力,打好“组合拳”,多措并举稳外贸,深入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推动宁波服务和宁波产品走出去。三是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对标上海等城市做法,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借鉴浙江自贸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区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提升基础设施能级优势

  一是做强港航物流。对标世界先进航运中心建设,着力谋划物流发展新格局,培育物流发展新动力,营造物流发展新环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做强空港功能。加快建设宁波空港新区,打造国家级综合空港枢纽,增强空港增值服务能力和集聚辐射能级,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格局。三是完善交通网络。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象山港疏港高速等项目,初步形成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间及与外部组团的1小时城际交通圈,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市域交通实现联网互通。四是优化信息网络。不断完善“海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枢纽汇聚和网络服务能力,支撑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一体化发展。

  五、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优势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