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投入结构”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增补了“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一句。周洪宇说:“只有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才有可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加“发展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部分,在“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之后,加入了“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关系到就业问题。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在教育部分专门提及职业教育,而是在就业部分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就业部分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又在教育部分增加“发展职业教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形势极具挑战,高校毕业生就达874万人。“稳就业保民生”,就要使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群体有一技之长。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需要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培训服务。国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资助以训稳岗,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为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稳就业保民生,下一步还应该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周洪宇说。 增加“稳定教育投入”凸显教育优先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部分“要优化投入结构”一句,增补为“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 “我理解,加‘稳定教育投入’这句话的意思是,受疫情影响,无论国家财政多么困难,教育都要优先发展,都会努力按照原有的比例保障教育投入。”周洪宇说,“优先发展首先就要稳定教育投入,不能因为疫情等特殊情况,无法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要求。” 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自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超过4%以来,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只有在稳定教育投入之后,才能讲‘优化投入结构’。因此,代表们把‘稳定教育投入’提了出来,报告起草组把这句话增补了进去。”周洪宇说。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保障各级各类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需要充分的教育投入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教育的补充修改,正体现了育新机、开新局的不懈努力。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30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