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官员、企业大佬涌进直播圈,今年都为直播带货“拼了”(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6
摘要:4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还为这场直播“点赞”:“近期央视主播为湖北带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也注意到了‘小朱(广权)配(李佳)琦’直播组合,在社会

4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还为这场直播“点赞”:“近期央视主播为湖北带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也注意到了‘小朱(广权)配(李佳)琦’直播组合,在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带货效果非常明显。

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当天,“小朱配琦”第二季“国货正当潮”直播专场,售出的商品总价值高达约12亿元,每分钟将近7百万元的商品成交,创下了直播带货的新纪录。

同为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搭档王祖蓝,“谁都无法祖(阻)蓝(拦)我夏(下)丹(单)”组合在快手上演的带货首秀,当晚共卖出6100万元的湖北产品,创下为湖北公益直播卖货的纪录。

陈萍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新零售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了新潮流新亮点,是农产品营销的创新,也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尤其在疫情期间,市长、县长、乡镇长和主播带货,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也让农产品销售找到了新的出路。

看直播下单成全民线上娱乐活动

对于直播带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4月17日在国新办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一定要扩大内需。疫情期间外出消费减少,后期消费需求会不断释放,得到一定程度回补,直播带货等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消费形式会成长地更快,表现更为强劲。

其实,自2016年“直播”火起来后,一些电商平台就已经上线了直播功能。2018年,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购物车”功能。进入到2019年,各路玩家纷纷加码入局,直播电商真正兴起,所以2019年也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从电商平台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几乎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北京老字号内联升第五代传承人任晨阳直播

疫情的暴发,也让直播电商在2020年彻底爆发。5月21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时代的升级,购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购物从图片、视频到直播,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赖阳指出,尤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从过去的目标性购买逐渐变成随机性购买。而直播是一种群体行为,在消费群体化的今天,消费者通过看到别人下单,也会激起自己的购买欲望,会有一种“抢不到就错过”的感觉。“或者说,直播已经成为了一种线上的娱乐活动,你从哪场直播里买到了什么东西,已经成为一种话题,除了购买本身,也获得了参与过程中的乐趣。”

直播火爆背后的质量与售后隐患

对于地方官员为当地特产带货,赖阳认为,这与专业主播以“带货量”为业绩相比,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疫情的情况下,对消费信心的一种提振。同时,官员放下“身段”推广地方特产,用网络语言与网友交流、尝试吃播,用方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动网友,通过优质特色农产品和绿水青山吸引粉丝,“都是拥抱互联网、抓住直播经济机遇的方式。包括央视主持人的身份,也是为所带货的商品价值背书,网友也会觉得更加可靠。”

从目前看,地方官员、企业家的直播带货“有效但也有限”。名人虽然“自带光环”,但真正能产生销售额的,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的设计与包装。对此,赖阳表示,未来直播的主流必然是专业的人员,他们掌握直播宣传技巧、人群特点、精准表达以及视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直播专业。“从网红到名人,再到官员、企业家,但最终直播的‘主流’,还是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经营者。”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直播带货红火的背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也不容小觑。以罗永浩的首场直播为例,就曾因其带货的小龙虾出现漏气、涨袋被网友质疑。而在5月20日,又有很多网友投诉在老罗直播间购买的“520”花点时间玫瑰花发蔫“不新鲜”,最后以罗永浩道歉加双倍赔偿收场。

近日,根据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六成消费者担心商品质量问题,超过四成消费者担心售后问题。不少消费者还认为,直播带货中“夸大其词”“假货太多”“货不对板”等问题同样突出。

赖阳也同时指出,虽然目前直播电商火爆,但也需要看到问题。比如有的老字号直播依然停留在讲述历史、展示技艺,但产品一成不变,很难带来规模化的销售增长以及消费者的持久性关注效果。而有的地方出现了个别官员直播带货“摊派”现象,要求“全县帮扶干部最低消费50元”,而有的企业家直播也被爆出“要求代理商捧场”,“这与网店销售刷单、虚假评价是一样的,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赖阳认为,无论何时,实事求是都是根基,直播带货中出现的任何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带来的将是更大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