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刘初生: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9
摘要:都昌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副会长刘初生与“农”结缘,相伴终生。1964年的金秋十月,刘初生出生于都昌春桥乡云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984年从九江农校植保专

  ——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都昌县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刘初生

  央广网都昌5月19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 汪国山)都昌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副会长刘初生与“农”结缘,相伴终生。1964年的金秋十月,刘初生出生于都昌春桥乡云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984年从九江农校植保专业毕业后,扎根“三农”,初心不改,先后担任都昌县种子管理站站长、都昌植保植检站站长。在迄今36年的服务“三农”生涯里,荣获全国农牧渔业科技贡献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十大“最可爱的农业人”、都昌县劳动模范等30余项荣誉。这个“田博士”一步一个脚印跻身“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这个相当于教授级的正高职称行列。刘初生2018年元月从都昌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岗位退居二线后,转身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一线,怀着浓烈的“三农”的情怀,将科技兴农的种子永不停歇地播撒,在年岁渐老的时光里收获着人生的喜悦。

刘初生: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刘初生(左)与同事在观测害虫防治信息

  粮棉油里育良种

  都昌县是鄱阳湖区传统的农业大县,在这片广袤多情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初生培育水稻、棉花、油菜良种一串串脚印。

  1984年20多岁的刘初生从九江农校毕业后,分配在当时的都昌县北炎乡担任农技员。1986年11月,县农经委看中了这个踏实的小伙,将他选调至当时的农业科下属的粮油生产技术推广站。都昌本地早先流行的是白菜型、芥菜型油菜,当时正值都昌县推广甘蓝型油菜品种。要在水田里(俗称“板田”)移栽油菜,关键在技术推广。刘初生成了带片县领导的“随身带”,连续三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从事甘蓝型油菜技术推广。1989年,全县甘蓝型油菜亩产达至160余公斤,比过去翻了三倍,都昌荣获全国农牧渔业技术创新二等奖,其间流淌着刘初生的一份汗水。

刘初生: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刘初生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1989年11月,刘初生被组织上安排担任都昌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1991年5月任站长。当时都昌推广杂交水稻制种,起始在鸣山、徐埠、汪墩等多个乡镇的12个村委会,高峰时全县制种面积达到5500亩。杂交水稻的种植,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一个坎。刘初生不满足于外调“协优64”“汕优64”“汕优63”等杂交稻种,他下决心要自行制种,惠及农户。刘初生在全县培训了36名农民制种员,他亲自带队赴当时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海南三亚,落实都昌杂交水稻原种繁殖基地。从1989年至1994年,都昌的制种员连续五年11月份去海南播种栽插,第二年4月带着收获的杂交稻原种回到都昌。后来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当年设在三亚市南田农场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都昌的基地相差不远,刘初生与袁隆平还有合影留念。都昌县的杂交水稻良种自给自足有余,还外销增收。那时每亩收种谷达400余斤,可有900余元的收入,制种所得比种常规水稻的收成多了5倍。九十年代初,都昌杂交水稻大面积栽种,早稻占了80%以上,中晚稻在96%以上。田里的杂交水稻金黄一片,刘初生心间献身农业的纯种也悄然发芽。

  刘初生数十年农业领域的摸爬滚打,见证了都昌农业的转型发展。1994年前后都昌举全县之力狠抓棉花种植,刘初生义不容辞地对当时流行的江苏泗阳棉种场的“泗棉三号”、中国棉花研究所的“中29”等品种进行对比性试验,为“水改旱”植棉技术的推广行走于田间地头。当都昌32万亩棉花绽放絮白时,刘初生为民的赤子情怀也纯白如雪。

  植保植检用良法

  刘初生在都昌种子管理领域奋斗了整整十年,1999年11月,他受命担任都昌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在这个股级干部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这十九个年头,刘初生自我评价是其“人生事业的辉煌期”。

  刘初生在农校本就是学植保专业的,对被誉为“植物医生”的这个领域怀有一种燃烧的激情。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稳产高产的“保中之宝”,刘初生在20年前就将“生态治理”的理念作为实施监测预警、信息发布、防治指导的良法,“生物农药”“物理防治”是他常挂在嘴边的热词。刘初生当年推行“诱捕器”捕虫,他会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普通农民普及防治原理,就是用化学药物合成虫类的性引诱剂,释放雌性信息素,让雄虫循着诱惑而来,飞入只可进不可出的诱捕器,这样雄虫减少,雌虫也就少了繁殖的机会,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都昌植保站被列为全国病虫监测及防控区域站,所承担的低毒生物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和油菜蜜蜂授粉项目在全国叫响。

刘初生: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科研成果证书

  2005年6月是刘初生人生里的磨难之年,他被确认患上了舌癌。当年儿子正值高考,刘初生作为家中顶梁柱身罹绝症几乎要压垮这个家。经过成功的手术和放疗化疗,刘初生凭着乐观的天性和顽强的意志,命运眷顾他让他从死亡线上挣脱开来。半年后稍一康复,他没向组织提出换个轻松岗位调养身子,照顾家庭,而是更加珍惜生命的第二春,全身心地投入植保植检工作中,让生命绽放芳华。刘初生与人合作完成的“稻飞虱高效防控措施的推广”“江西农区鼠害监测与毒饵站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集成与推广”等项目分别荣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2013年12月,国家农业部授予他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科技贡献奖。他收获了县级以上荣誉30余项,仅全国性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荣誉就有5次。正是凭着一连串的令人信服的佳绩,他这个只有中专文凭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一路绿灯破格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4年,刘初生争取上级农业部门支持300余万元,建设都昌县植保植检区域站大楼和都昌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观测场。刘初生为了用好这笔专款改善植保基础设施,他不辞辛苦,精打细算,比自家建房子还要用心十分。观测场建成后,他每天都要抽出半天到观测间工作,记录原始数据,发布准确信息,双休日也不例外。2015年“七一”期间,江西植保植检系统在全省开展“实干兴赣当先锋,植保系统在行动”主题巡回宣讲报告会,刘初生是全省三名报告团成员之一,他的先进事迹传遍赣鄱大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