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擦除不良信息铲除网络暴力 未成年网民需长期守护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5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临不良信息侵扰、网络暴力伤害等诸多风险。

  原标题:擦除不良信息铲除网络暴力 未成年网民需长期守护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临不良信息侵扰、网络暴力伤害等诸多风险。

  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46%的未成年网民曾遭遇各类不良信息,炫富类信息占比最高,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消极思想的占比紧随其后;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42.3%;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22.1%。

  CNNIC分析师郭悦说:“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有很大负面影响,暴力和色情信息还可能成为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实施言语攻击等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的延伸,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未成年人,对网络暴力的抵御能力低,更应受到重视。”

  2019年,我国相关部门联合集中治理未成年人网络不良信息,查处“互动作业”等10余个违法违规产品,清理下架200余款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应用。“护苗”行动发现并清理了包括“邪典”动漫、儿童色情视频和其他侵害未成年人的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漫画等一大批网络有害信息。

  郭悦说:“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弱,有时遭遇不法侵害却未能感知。”

  仅靠家长的防护不能给未成年人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立法保护是各国普遍采用的首要治理方式。

  今年3月1日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专款专项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服务平台,应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获得违法和不良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不仅解决了此前我国网络生态治理无法可依的问题,更给了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侵袭的护身符,对构建完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强调,未成年人保护需要长期引导和政策守护,需要构建全网统一标准的未成年人“内容池”。(刘艳)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