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于日前启动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在全省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明年年底三成以上学校达标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到2021年有30%以上的学校、到2022年有6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达到70%。 绿色学校创建制度、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学校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绿色学校先进典型,广大师生对学校美好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需求得到满足,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基本原则: 绿色学校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河南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绿色学校创建要: (一)导向鲜明,目标明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明确的创建目标。 (二)因地制宜,制定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创建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学校要将绿色学校创建与长远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将创建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 (三)层层落实,全面发动。绿色学校创建要求各地各校紧紧围绕创建标准层层落实、层层细化,全面发动师生员工,形成校校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绿色学校创建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以绿色健康校园文化为引领,形成密切协作、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绿色学校以大中小学为绿色学校创建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推动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建指导工作;各学校是创建行动主体,在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内容。 内容:绿色学校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中小学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参观实践等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设立生态文明相关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探索编制生态文明教材读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当地的、日常的环境相联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 绿色学校要施行绿色规划管理。 在校园建设和改造中,结合当地经济、资源、气候、环境及文化等特点着力优化校园内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建立健全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引入信息科技先进技术,加快智慧化校园建设与升级,积极开展校园能源环境监测,有效处理生活及实验室污水,实现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管理。 绿色学校要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引导校园新建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运行。着重从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可回收垃圾利用、材料节约与再利用等方面,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绿色学校要培育绿色校园文化。 支持和引导师生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绿色生活主题宣传,对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发出倡议,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精心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粮食安全宣传周、森林日和植树节等活动,各校要将绿色学校的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青少年学生绿色发展的责任感,提高爱绿护绿的行动力,养成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学校要推进绿色创新研究。 有条件的高校要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生态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绿色创新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绿色创新项目的研发,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学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促进绿色学校建设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相结合。 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统筹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的时间进度要求,压实工作职责,确保在2022年达到或超过总体创建目标。(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