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系统性强化创新支撑 新形势下,要更好发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产业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完整,要素和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补创新短板、挖创新潜力、增创新优势,提升全方位、体系化应对挑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 支撑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作用不断优化。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示范推广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渠道,回归金融的本位初心,引导现代金融支持创新;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人力资本中知识资本的比重,夯实人才和知识、技术储备。 支撑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规范发展的市场秩序,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范线上市场,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打破各种壁垒,避免国内市场分割;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保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建设创新友好型市场体系,压缩非创新行业的获利空间,正向激励创新创业。 支撑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快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保障公平供给;培育更加成熟的细分市场,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知识价值报酬,关注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从就业源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消费升级和需求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支撑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用新视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育创新高地和城市群,实现优势互补、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破除各种壁垒,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支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让生态修复产业化;以能源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为重点,重塑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经济建立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基础上,控制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技术体系,提高全社会绿色创新能力、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水平。 支撑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在优势领域,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依托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领先企业,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引入前沿创新要素共同创新;在弱势领域,抓紧“补短板、挖潜力”,提升人力、资本、技术支撑,依托市场和规模优势,激励全球技术创新率先在中国产业化。与友好国家、友好力量加强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共同创造发展机遇、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支撑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活动向“柔性化、融通化、动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政府要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策形成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要求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和创新组织模式。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体的自组织作用相融合,将政策链与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普惠激励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创造。 有问题?→请加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667246086[加群] 关于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习备考,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戳这里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问题咨询_笔试/面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