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辽宁应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低成本资金,积极提升辽宁产业链集群水平,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一是抓住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契机。由于我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成为现阶段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其战“疫”表现也证明我国是外商投资最好的保护地,在全球疫情稳定后可能迎来吸引外资的高峰期。辽宁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出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举措,促进外资项目落地。疫情发生后可以看出,越是产业链完善的地方,越能凸显其竞争力。当前南方地区一些企业订单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其产业链主体都在本地,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辽宁在汽车、船舶、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等方面产业链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应积极利用这种优势吸引全球产业链高端企业投资,从而起到强链、补链、延链作用。二是积极利用低成本国际资金完善产业链。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对全球流动性的吸引力也最大,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历史性机遇。辽宁既要抓住这一机遇,也要谨慎规避风险,积极利用大量的国际低成本资金,与辽宁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三是加大对完善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解决产业链难点堵点,助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持力度,积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通原料、生产、销售循环大动脉,积极释放产能,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实现各行各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增强核心企业带动、整合、完善产业链的能力,以核心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达产。鼓励银行加大流动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提高核心企业信贷资金向上游企业的支付效率,减少产业链账款拖欠或资金占用,支持核心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延期付款便利,提高核心企业销售资金回笼效率,减轻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 大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 依托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完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充分利用“辽宁省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辽宁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本溪)基地”两大平台及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及医药企业研发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突发疫情科研攻关、新药开发等工作。加大医药科研投入,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促进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本溪、沈阳、大连等生物医药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扩大需求的契机,以东软医疗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数字医疗设备等产品生产,扩大出口。对相关企业生产和扩大重点急需设备及关键、紧缺零部件生产予以资金支持。对国家和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作用突出的其他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二是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