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滞留意大利的武汉医生:曾写请战书,渴望加入援意医疗队(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4
摘要:孙宇: 第一是因为意大利的人口老龄化很严重,老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一些,更容易感染、发展成重症;第二就是医护感染率也很高,意大利的医生不像中国的医生一样穿很严实的防护服,有的就穿个洗手衣、隔离衣,戴着口

孙宇:第一是因为意大利的人口老龄化很严重,老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一些,更容易感染、发展成重症;第二就是医护感染率也很高,意大利的医生不像中国的医生一样穿很严实的防护服,有的就穿个洗手衣、隔离衣,戴着口罩就上前线了;第三也许有更多的病人没有被检测出来,现在能接受核酸检测的患者并不多;第四就是意大利对新冠死亡病例的计算方式是只要感染了新冠,不管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都算作是因新冠死亡。但像德国,他们会非常严格地调查,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又感染了新冠的逝者死因到底是什么,只有确认是因新冠逝世的,才会被纳入新冠死亡病例中。

新京报:据你了解,医护人员是否也比较紧缺?

孙宇:很多医护人员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已经非常尽力、非常疲惫了,但是每天都还有源源不断的病人涌入,是很心酸的。

现在意大利也在征调医护人员上前线,但是跟国内从各个省份往湖北驰援的形式不同。意大利的疫情集中在北部,北部本身已经是医疗资源最好的地区,早期意大利是希望返聘一些已经退休了的医生,他们业务熟悉,也不存在语言不通。现在除了退休的医生,部分外地的医护也已经前往支援,还有一些没毕业的医学生也被征调了。

意大利街头,有很多优雅的老人。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当地医疗资源紧张吗?

孙宇:确实是比较紧张。每天皮亚琴察都会根据预期的病人数,在报纸上公布新增的床位,它会明确告诉你,我们现在有多少能够收治普通病人的床位、有多少能够收治重症患者的床位。这些床位是不断扩张的,当地卫生系统会跟各个医院商议,看他们是否愿意提供新的床位。

目前,其他病患的救治也还在进行,正常的医疗没有停止。我看到报纸上写,皮亚琴察还完成了三例骨髓移植。Sanna医生的医院本来准备关停一个月,在和卫生系统沟通后,决定捐出自己的医院,大概有130个床位,用于新冠病人的救治,还捐出了一家专门开展手术的医院,用于非新冠病人的救治,主要治疗骨折和外伤,还做一些比较紧急的检查。

新京报:意大利的医生跟你交流,主要集中在哪问题?

孙宇: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都是我们曾经面临过的。他们问得都非常具体,比如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皮肤接触传染、有没有能防止新冠病毒的食物等等。

这些问题中,问得最多的就是专业的治疗的情况。有耳鼻喉科的医生问,疫情期间耳鼻喉科如何运作?我告诉他,像我们协和,平诊的手术基本都停掉了,因为没有人手去做。但是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是否感染新冠把他们分成几个档次,如果是危及生命的,那我们肯定也会配置所有资源尽全力抢救。

还有意大利医生问我,肿瘤病人应该怎么救治?到底要不要化疗?这个问题我不了解,我就去找我们肿瘤科的医生,他写了一篇文章回复,给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每天对肿瘤病人随访,把需要静脉注射的药物改成口服药物,以避免感染等等。

领口罩的意大利居民。受访者供图

意大利同行们很关心武汉疫情

新京报:作为一名武汉医生,在意大利你是如何关注武汉疫情的?

孙宇:疫情发生后,我主要是通过同事和家人来了解。当我看到有护士在出发前,剪掉留了很多年的头发,心里很感动。

远在异国他乡,我也想做点什么。早期我在这边做了一些募捐,到2月中旬时候,我和在武汉的课题组同事一起申请了一个科研项目,研制一种可以减少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概率的鼻腔喷雾剂。我主要负责设计、协调,在武汉的同事负责实际操作。在特殊时期完成这些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实验室就在病房楼上。武汉的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实验室生产了一批喷雾剂,发给了一线医护人员。

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研发鼻腔喷雾剂。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曾经想过回国加入一线抗疫吗?

孙宇:当然想过。1月25日,我就跟医院组织部提出了申请,希望可以提前回国抗疫,但当时我们学校外事处的统一安排是,在国外的所有学者、学生都先在外停留,所以没能回去。我们科室的同事也第一时间加入了一线,去发热门诊和病房,值得高兴的事,她们没有一个感染。

2003年非典暴发的时候,我刚20岁出头,在华科同济医学院读大五。我们这一届学生毕业之后,有一半的同学都留在了湖北,因为这次疫情,又有许多在其他省份的同学以驰援医护人员的身份回到了湖北,如同在湖北开了一场特殊的“同学会”。

在意大利疫情还没暴发之前,我的导师Sanna还主动给我开了一份证明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我延长签证时间。他说,“我们意大利现在肯定是安全的,你可以在这里待到任何你想待的时候。”

意大利同行们都很关心武汉疫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的家人怎么样、我们医院的情况怎么样,还特别关心疫苗研发相关的问题。

新京报:你认为意大利的疫情会如何发展?

孙宇:从数据上来看,这几天意大利新增病例的增速是下降的,基本上看到曙光了。

这些天以来,意大利一直在努力地扩大床位数量、补充医护人员、加强医疗设备的配置。有媒体报道,米兰花10天的时间建成了一间“重症监护医院”,它不是“野战医院”,而是一家正式的医院,首批开放8个病区,53张病床用于重症监护,后续还会开放几百张病床。除此之外,中国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像严格管控出行、建方舱医院、加强防护,他们都在学习。

新京报:据你观察,意大利市民面对疫情是一个什么态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