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上海市闵行区的一家酒店,12名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正在这里隔离观察,并配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和医学观察。医护人员将酒店区域进行严格划分,控制人员出入和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活动范围,并根据被隔离人员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物资保障。目前,12名人员均无发热症状。 一位医护人员和记者说,从昨天开始医护人员陆续收到一些生活用品的需求,包括水果、餐食以及小朋友的学习用品,并对每个房间梳理列表,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毕竟要14天,时间还是有点长的,我们希望能在情绪方面起到安抚作用。” 在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摸排和隔离措施方面,上海现已全面实施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利用技术手段,梳理两周以来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并及时推送各区。按照属地化原则,现各区已加紧开展居家与集中隔离观察工作。 “在我们街道,已经建立了街道、公安派出所、社区卫生中心三方工作联动机制,坚持每日会商重点人员防控工作。”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说,三方会商、互通有无,及时通报各条线的具体工作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共同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街道还设立网格专线,方便居民区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做到一口受理、归口处置,确保信息不遗漏、及时报。 把细节落到细处,是上海进行联防联控、不漏过每一个角落的宗旨之一。 1月23日,瑞金医院发热门诊的忙碌场景。 21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上海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市民就近就医。22日,记者来到黄浦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发热门诊,这里的医护人员已全部佩戴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发热门诊现已维持24小时运转。记者注意到,对于已在诊断过程中的人员,医院要求只有完成所有检查项目后才可离开门诊,门口设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时刻引导。 除集中隔离观察外,各区也在积极开展居家隔离观察和重点人员摸排工作。浦东新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已开展全面的摸排工作,并对17户筛查出来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进行严格的居家隔离观察。 出征:“我愿意” “我自己也非常感动……我很欣慰,要知道,我们几乎没有动员过……”26日晚,作为一名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者,邬惊雷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有些哽咽。 除夕夜,不到24小时,一支特殊的队伍在上海集结,从上海出发。他们中有父亲、母亲、女儿、儿子,而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 除夕夜,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出发前往武汉。 上海的医生护士都放弃了回家探亲,放弃了外出旅行,自动退票,就把这个任务担下来了,参加的队员去了湖北,没有参加的队员留在上海工作。这是上海医护人员一直以来就有的职业精神,一种使命感。 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的医生护士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第一时间报名组队出发,告别家人,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 除夕夜,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出发前往武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是其中一员。接到任务后他立刻取消了澳大利亚家庭之旅,在除夕前一天动身前往武汉。行前,女儿跟爸爸深深一抱:“爸爸,我们等你回家!” 不止是钟鸣,上海还有很多医护人员都义无返顾投身抗击疫情的一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和坚守者。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在朋友圈中写道:“面对肆虐肺炎疫情,我们选择留下驻守,我们在医院,我们不离开。我们选择挺进一线,我们在发热门诊,我们去武汉前线!春节有情,生命可贵;众志成城,守护健康!” 23日下午,一张聊天截图在朋友圈传播开来,截图里的是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医生的群。科主任时国朝发了一句:请大家取消外出旅行计划,下面是整齐的一排回答:已取消。呼吸科医生陈巍说:“日本的酒店无法退定了,不过我一看到这个情况,就把机票退了,也无所谓浪费了,这时候我们得留下。”项轶医生说:“我定的国外航空公司的机票,好像没法退费,不过我已经都安排好了。”冯耘医生回复:“已经退了高铁票和国内酒店啦!” 原来早在科主任还没做取消度假的要求前,医生们已经纷纷退票了,有的国外航空公司无法退票,大家也毫不犹豫。 1月27日,在上海南站,第二批上海医疗队队员在车厢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与医务人员一样,开足马力“奔跑”的还有上海的科技力量:生物医药储备力量较强的上海,多个检测试剂盒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前方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应急攻关团队,紧急筛选多种可能有效的药物;联影医疗的移动DR、CT等设备,连夜发货,还将远程诊断平台部署在武汉前线医院,实现实时诊断以及远程指导;复星从英国、德国、葡萄牙、日本、印度等地采购超27万套防护服和超32万个医用口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局外人。 与医务人员一样,开足马力“奔跑”还有“上海制造”。上海市商务委透露,松江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已经提前复工,一条生产线恢复生产,将逐步进入正常的生产供应状态。随着春节假期结束,生产企业的产能将进一步恢复,口罩供应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沪上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口罩。 目前,上海已连续筹集并投放口罩1000万只,销售消毒液20.5万瓶、洗手液8.4万瓶,下一步,还将通过组织供应商加大采购补货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类防护物资充足稳定。以口罩为例,上海17家生产企业都在恢复产能,全部投产后每天产能可达400万只。 此外,东浩兰生集团还利用进博会上积累的各种资源,从日本采购到150万双消毒口罩和从海外采购到15万只医用口罩,防护物资将陆续抵达上海,支援全国。 “怕死”?是文明 疫情面前,有人说:“上海人反应快,就是‘怕死’。”上海网友风趣应答:“疫情当前,防控不丢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