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班,我回去得很晚,跟爱人谈起院里病人的情况,说发病的时候会很喘。她说,我也觉得有些喘。”张定宇的爱人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第二天,她悄悄去医院检查,确诊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入院。 分身乏术的张定宇,有时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医院看一眼。 前些天凌晨一点多,在下班赶往四医院的路上,张定宇的脸颊忽然一阵滚烫,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的泪水。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 1月27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病房楼三楼,张定宇在查看危重病人病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在金银潭医院北楼五病区主任魏明眼中,张定宇平常性子“非常急”,你一旦有困难向他反映,他会想方设法,立即解决。“我们这个病区刚开时,很缺人手,我一急就给院长打电话,院长马上带着护理部、后勤科室来现场,说病房需要什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从武汉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到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再到6年前来到金银潭医院出任院长,张定宇的白大褂,一穿就是几十年。 在抗疫一线,他是临危受命的白衣战士。在灾情关头,他是冲锋在前的白衣勇士。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一个新生命诞生。 看看表,已是凌晨4时15分。换下工作服,又有一位产妇胎盘早剥、出血,需要紧急剖腹产。输液、给氧、麻醉,手术……胎儿终于出来了,却没有心跳。心脏按压、吸引、气管插管、给氧,一阵忙碌后,手术室里又一次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 这样一位施恩于人、充满大爱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 “很感激解放军医疗队的分担,让我这两天凌晨1点就能躺下了,之前有时候得扛到三、四点才能睡。” “我爱人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很幸运,给她用了抗毒药之后,有效果,我很感恩。” “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像。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疫情还没发生前,有空的时候,张定宇会去徒步。他说,我很珍惜还能走路的时间。 而眼下,他要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唐晓安李墨) 【短评】 你坚定的站立,我们看得见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时间何曾给他们特别的眷顾?疫情又何曾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他们不能停下,他们要跑得更快,来不及想一下自己,也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家。 最美“逆行者”,这是我们给所有白衣斗士的称呼。因为他们的逆行,我们来不及知道他们的名字,隔着厚厚的口罩和防护服,我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脸。 当我们知道他们的故事,靠近他们的心理世界,我们就更明白他们怎样对待职责,他们如何践行初心、不辱使命,他们的勇敢来自何处,他们的牺牲是怎样的无悔。 医者无惧,医者仁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有冲天的豪情;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有最英勇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