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门”大兴机场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运,虽然以北京市大兴区命名,但实际上有约一半建在廊坊境内。而根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约50平方公里、廊坊部分约100平方公里。 在廊坊临空经济区内地,52平方公里的广阳片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区,重点承载航空物流、电子商务、综合保税、国际会展、航企服务等功能;48平方公里的永清、固安片区,重点承载航空导向的研发创新、科技孵化、高端制造、科技金融等功能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区。 根据规划,到2035年,将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际一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现代产业体系成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开放性临空经济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届时,廊坊临空经济区累计投资额将达3000亿元,对区域经济贡献达到6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50万个。 目前,临空经济区已经从规划编制阶段进入到大规模建设阶段,境内村庄拆迁与项目建设正在同步推进。据冯韶慧介绍,临空经济区位于廊坊境内的全部村庄将于年内全部拆除,另外今年所有的项目建设现在都全面跟进。“过几天,临空经济区的一线指挥部正式在临空经济区内开始办公。” 除此之外,廊坊临空经济区内还设立了10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一区域与大兴9.97平方公里的区域一同构成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制度设计上,为推动与京津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包括对北京天津搬迁到自贸试验区的企业,经审核继续享有原有资质、认证;建立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双向聘任制度等。 为助推产业发展,面对火热的人才争夺战,廊坊各项政策也不落下风,从百万经费补贴到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各种人才引进措施纷至沓来。自2013年以来,廊坊接连出台一系列引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体系。 比如,廊坊在2013年提出,对于引进的创业型人才,即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廊坊市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引进人才,市财政一次性给予启动资金100万元,科技项目经费100万元,住房及生活补贴100万元。创新型人才,受聘到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最高可获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个人补助资金50万元,用人单位为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住房,5年内免租金,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 2018年8月,廊坊市推出了“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对于引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合伙人均为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贷款额度最高为60万元。持卡人才在户籍办理、家属子女随迁、医疗和社会保险等服务上享受绿色通道,住房上享受本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持卡人还可以免费乘坐市区内公交车和参观旅游景区。 去年4月,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知,明确廊坊市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计划到2020年,全市共柔性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4.2万人次;市属和各县(市、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人。对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将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除此之外,近年来,廊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廊坊市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行政审批效能高地32项措施,着力减环节、优程序、强监管、提效率。2019年前11个月,该市实有企业13.47万户,同比增长了18.5%;全市民营经济整体规模位居全省第3位,为连续七次进入全省民营经济考核前3名。 崔宇表示,相比环京津经济带的张家口、承德和保定等其他河北城市,廊坊近年的人口流入规模和人才流入质量均十分突出,2017年人口增加12.6万,2018年继续增加5.4万,随着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廊坊将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吸纳高水平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