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中下游一带,像江汉平原荆州市,越冬作物已由秋冬连旱转为急遭较强降水。1月11日,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告诉记者,这种“旱涝”急转,凸显“冬烂”的极端天气,使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正遭遇渍涝(见图1—4)。 去年12月降水量仅7.3mm,即较常年同期偏少7成,今年元月上旬降水反陡增达108.6mm,已较常年同期平均8.9mm偏多11倍,较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年56.9mm也偏多9成,为66年来之最。元月上旬平均气温,也由12月下旬的7.1℃降至4.7℃,元月上旬竟有9天无日照。 黄智敏说,农谚早有“寸麦不怕水,尺麦怕寸水”之说,天降这多水,不仅在冬天难以蒸发散失,而且中央气象台又预报,未来10天汉水下游、江淮南部、江南等地,累计降水量为10—25毫米,江南北部和西部有30—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在14-16日、18-20日还有雨雪与降温过程。为此,要紧急行动起来,借助于间隙好天,对麦油田清沟滤水,改善田间 “小气候”,做到“冬烂”中渍、湿、病、冻害等的综合防治。 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小麦、油菜要切实清理“三沟”,并在排水防渍、湿害的同时蓄水保水;为防在降水中可能出现雨凇(冻雨),应结合施腊肥快施农家肥、渣肥,并预防天气陡晴时,尤其防已拔节的小麦与已抽薹的油菜,夜间辐射降温零度以下冻害;白天陡晴增温,植株叶片蒸腾(发)“青枯”萎蔫,还要因势利导防治蚜虫与锈病等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