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富裕农民就要激励农民。乡村教育快速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农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当前,农民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群众开启了新生活:看病不再难,93.2%的自然村有了卫生站;上学不犯愁,89.8%的农户家门口有了小学;发展有能力,92%的贫困户参与到特色扶贫产业中。从“熬日子”到“奔日子”,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要富裕农民就要提升农民。截至目前,农村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目前,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创办的实体87%在乡镇以下,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以科技驱动农业,以新农民振兴乡村,中国农业农村正从靠天吃饭的经验模式进入知天而作的数字时代。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9%,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机械化水平超过80%,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不仅如此,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引领乡村转型升级。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鸟翔集。今年1月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安徽省巢湖市召开。在巢湖市汪桥集村,清净的溪水穿村而过。明渠将雨水导入池塘,污水则走地下管道,经过处理池后,进入污水主管网,再汇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净化,水质达标后用于灌溉。自巢湖市获评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市)以来,村里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不时迎来参观学习的人们。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各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截至目前,全国90%以上村庄开展清洁行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农民的幸福感落地。(记者乔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