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青岛市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这是青岛首次将全市的科技创新大会与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合二为一”。在岁末年初的特殊时刻,既是对2019年创新发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对2020年创新起势的全面动员。 一直以来,创新都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创新也必然“时时更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青岛对创新有不同的解读。2019年,是青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青岛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创新”作为支撑的力量,也首次叠加了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等全新的内涵。 “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奋力走好以开放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12月19日,青岛举行全市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会“合开”,因为我们对创新有更多的期待 从国家到省再到各地市,每年各个层级的科技奖励大会都是科技系统的一场盛宴。台上的科学家们捧着证书,喜气洋洋地合影,我们看着,替他们高兴,也为城市、为国家的发展感到高兴。他们的获奖,就是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对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有力回应,是用实际行动把创新的主动权、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不难理解今年青岛把科技创新大会和科技奖励大会合并召开的深意。2018年青岛市科技奖励的名单公示已久,但是召开会议之前,青岛要好好地沉淀一下自己对创新的思考。 在最新的中国城市排行榜上,北方城市的位次在大面积后移(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中国GDP总量十强城市,1978年北方有6个,南方有4个,而到了2018年,北方只剩下了北京和天津,其余8个都在南方)。这种增长放缓的局面,是因为北方开放不足,通过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的力量不够。 有挑战也就有机遇。青岛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创新创业高地,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必定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平台、创新的平台,这是青岛创新发展的机遇和历史担当。 充分利用好青岛的资源禀赋,就能把握住这份机遇,挑得起这份重担。青岛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集聚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全国首屈一指;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是青岛的品牌经济。 但是,青岛的不足也显而易见。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多,科技和产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海洋科研优势还没能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洋科研机构,却在海洋产业领域明显落后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以最令青岛自豪的制造业为例,前不久发布的20强榜单里,有不少企业年产值只有30亿元,似乎有些“强者不强”的意味,而且除了转型发展的海尔、海信,再没有一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上榜。 青岛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指示精神,就需要搞清楚这个“活”的含义。它不是简单地提升知名度,不单纯是人气高的“热热闹闹”,而是各方面都要“活起来”,尤其是科技创新“活起来”。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因此,在今年发起的15个攻势当中,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必不可少。 过去的一年,青岛正在努力成为山东、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让全世界的人才、技术、资本等优质资源要素在这里交汇、互动、融合,产生乘数效应。引进的新元素与既有元素在创新组合的过程中,会遇到体制机制的障碍与束缚,什么东西束缚了创新,就改革什么,这个过程就是以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为最高奖获得者陈维强颁发获奖证书。 改革从“根”上入手,科学家也得有资本意识 今年以来,青岛的科技创新可圈可点。其中有两个热词,是“资本”和“平台”。 青岛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以及深圳、上海等国内外知名的创新领先城市,无一不是具有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和融资体系。例如深圳目前拥有的中国最好的企业集群,腾讯、华为、大疆、万科等,它们所代表的产业背后的核动力都是创投。因此,青岛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努力把创投风投引进来,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 青岛为此付出了努力。召开创投风投大会,设计500亿规模科创母基金,科技贷、人才贷、园区贷、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启动提高企业家资本意识的专项培训……期待为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插上资本的翅膀。前不久,青岛五道口控股奇瑞就是一次科技创新与资本的完美结合,而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就是在创投风投大会后落地青岛的产业基金。 还有平台思维的实践。 以前,青岛的平台更多的是创新型研发平台。例如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自主研发万米水下滑翔机、建设国内首个海洋领域冷冻电镜中心、推动超算落户等等,取得了诸多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 而现在的平台,更多的是“经济平台”的概念。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平台,瞄准的是未来交通产业;新建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和山东能源研究院,链接的也是能够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学科交叉平台;今年引入的华为、启迪控股、创业黑马、商汤科技、华夏基石、恒大等等大企业,都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大平台,通过他们来梳理“四新”产业链上的国内外头部企业和新锐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更有利于壮大我市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 2019年,可以看做青岛“平台思维”的“元年”。如何让搭建的平台真正发挥作用,让签下的协约真正落地扎根,人们期待着2020年的回答。 无论是资本的引入,还是平台的搭建,其实都是对传统科技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科技成果转化,是产业化应用。但实际上,因为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与企业的评价体系不一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如果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用市场的眼光去评价人才、激励人才,从立项开始就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结合、与市场结合,才会改变这种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