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国产芯片、国产软件,以及国产替代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何时才能看到我们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手机电脑,也成为了很多中国民众的热切期待。今天本文就带您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中国科技企业,以及发展现状。 为什么是手机和电脑?不仅仅是这类高科技产品跟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因为在这些领域我们依然面临着“缺芯少屏”的尴尬。甚至在专业或尖端领域,我们还遭受着来自美国的技术封锁,因此“国产替代”是极为迫切和极为重要的发展需求。 我们面临“缺芯少屏”的尴尬 而提到相关领域的国际巨头,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耳熟能详。intel的桌面CPU,高通的Soc移动平台,三星、Hynix、镁光、东芝的存储,索尼的摄像头,三星、LG的面板,Skyworks、Qorvo的射频模块,这些豪华阵容相信很多玩家都能够如数家珍。 而在相关细分领域,中国的品牌和相关企业您又知道多少?他们如今又发展到哪一步了?技术实力水平又如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芯片:确认进步,承认差距! 首先是桌面级处理器部分,就在本文发布的前两天,来自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国产x86架构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支持SSE4.2/AVX扩展指令集,最多八个CPU核心,主频最高3.0GHz,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最大容量可达64GB。 兆芯16nm八核心处理器发布 兆芯本次的展品包括兆芯开先系列处理器、兆芯开胜系列处理器、IO扩展芯片/芯片组三大类,其中开先系列KX-6000是最新产品,真正的SoC单芯片设计,完整集成CPU、GPU、芯片组,并采用迄今国内最先进的16nm制造工艺。 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消息已经对我们的国产处理器刮目相看了,16nm、八核心、3.0GHz主频,其实我们的进步还是很快的。只不过跟intel和AMD最顶级的10nm/7nm处理器动辄5.0GHz以上的高主频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而且X86授权依然是别人的。 华为麒麟SoC芯片 而在移动领域,大家都熟知华为采用的麒麟处理器为自主设计,并交由台积电代工,采用的也是台积电最先进的7nm工艺。关于华为麒麟系列处理器在移动领域的表现,以及华为在5G领域的成就,其实网络上已经有了铺天盖地的介绍,我们便不再赘述。 华为的芯片主要靠代工,这无可厚非,毕竟苹果也是台积电代工。虽然是代工,麒麟系列的出色表现依然可以体现出华为芯片设计的技术实力,我们便不再详细展开。而要说到代工这个话题,其实我们内地也有一家半导体芯片的加工企业,即中芯国际。 提到中芯国际,相信一些小伙伴都是在前段时间一篇《国产12nm工艺获得重大突破》的报道文章中才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的。中芯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目前已经可以成熟地代工28nm芯片,具备14nm芯片量产实力。 芯片大神梁孟松的加盟使得中芯国际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14nm技术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产品可靠度与良品率已进一步提升。同时,12nm的工艺开发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全力攻关10nm、7nm工艺。 但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8nm-65nm的代工产品占据了半数以上。相比intel已经迭代了多年的14nm+++和台积电早已实现量产7nm,我们和这些国际上领先的企业仍旧存在不小的差距。当然,我们起步较晚,几乎没有什么技术积累也是客观事实。 确认进步,承认差距,相信我们在芯片领域会越来越好! 光刻:打破封锁 决胜关键 回顾以往关于“中国芯”的话题,很多网友都把话题指向了“光刻机”。确实,尽管我们拥有再出色的芯片设计和研发实力,假如没有光刻机自然一切都是枉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能力生产光刻机的企业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其中荷兰ASML公司堪称绝对霸主。 虽然一台光刻机造价成本昂贵,但是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等国际芯片制造厂商早已经将ASML的产能预定一空。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西方国家对光刻机产品出口中国进行管制,一些最先进的光刻机无法第一时间出口到中国。 中微公司是我国半导体设备企业中,极少数能与全球顶尖设备公司直接竞争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公司,是国际半导体设备产业界公认的后起之秀。在全球最先进的可量产的7纳米芯片工艺上,中微半导体是全球五大刻蚀机供应商之一,并已进军5nm领域。 而提到中微半导体,还不得不提另外一家企业,北方华创。 北方华创主营硅刻蚀设备,中微半导体专攻介质刻蚀设备。北方华创是国内硅刻蚀设备制造巨头,其生产的NMC 612D 14nm FinFET刻蚀机多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硅刻蚀设备也已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 中微半导体和北方华创这两家企业的存在,成为了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打破技术封锁的决胜关键。中微半导体稳坐中国介质刻蚀设备市场龙头,已达到7nm工艺节点,成为台积电7nm产线刻蚀设备5家供应商中唯一一家国产设备公司。 有业者将这两家企业称为“中国科技的底盘”,因为这两家企业,在半导体芯片最底层的技术上,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支持。 存储:充满挑战 危机四伏 说完了处理器,我们再说说说存储部分。说到存储,在台式机上我们习惯叫做内存和硬盘,而在手机上我们习惯称之为DRAM和NAND。如前文介绍,DRAM部分国际著名的品牌有三星、Hynix、镁光;而NAND部分则是三星、Hynix、东芝;基本都是韩日为主。 而在国内内存领域,中国建有三大内存基地,分别是武汉的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这三大基地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5000亿,其中长江存储主要生产3D NAND闪存,合肥长鑫、福建晋华则以生产DRAM内存为突破口。 2018年10月29号,美国对福建晋华开出了禁令,限制美国企业卖产品给福建晋华,原因是镁光电子指控福建晋华窃取知识产权,所以美方认为福建晋华的技术可能源自美国,并且可能威胁到镁光等厂商。此事件当时的轰动一时,相信很多网友曾有耳闻。 而同样在去年下半年,国产存储三大势力之一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合肥长鑫”)的存储项目正式投片,产品规格为8Gb LPDDR4,对于中国DRAM产业来说算是跨出了第一步,仍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按照合肥长鑫公司高管此前公布的发展规划来看,2018年底量产8Gb DDR4工程样品;2019年3季度量产8Gb LPDDR4;2019年底实现产能2万片/月;2020年开始规划二厂建设;2021年完成17纳米技术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