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太多: 驻村书记不堪其扰退群,有村干部加了14个工作群 ——低保工作群、统计群、人居环境治理群……一项工作一个群,沈日木的手机里曾有14个镇村工作群,每天至少几百条信息 事后,彭晓霞与巴汝镇纪委书记饶坤来聊起这件事。饶坤来发现,干部反映微信群过多并非个案。前段时间,饶坤来多次在微信群中发消息,给驻村干部安排相关工作,发现有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总是不回复,相关工作也没落实。经过谈话了解到,这名第一书记称“因群实在太多,长期不堪其扰,干脆直接退群了……” 对于微信工作群的困扰,巴汝镇土匠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日木也深有体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一肩挑”的村书记,村上的所有大小事务沈日木都要负责。面对上级的各种政策,最后都得经过他来传达、落实到位。 “以前,微信工作群里发通知、催交材料的,已经@我几次了,不得不回复。”沈日木解释说,上级各部门、各项工作都建了微信群。低保工作群、统计群、人居环境治理群、格格巡逻群……一项工作一个群,沈日木的手机里曾有14个镇村工作群,每天至少几百条信息。 “因为微信传文方便,许多文件从纸质变身电子版。”他说,去年“一肩挑”后工作压力明显变大,如果再加上各个微信群里“文来文往”,难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好几次把重要的信息看漏。” 沈日木坦言,10多个群都在发消息,根本看不过来。有时怕错过重要通知,不得不从头开始,一条条消息“刷”,看得眼都花了。“几分钟就要看一次,有时到了晚上十一二点,群里还有人发消息,大多还是无用的信息。”他说,虽然不胜烦扰,但又不得不看,不得不回复。 调研: 镇上各类微信群达34个,一人加10多个工作群 ——仅镇政府工作大群一天信息量就达几百条。但对某一干部而言,90%的消息是不用看的,然而又要在其中找出10%的有用信息 “虽然这些事情不大,但反映出基层的痛点和堵点。”巴汝镇纪委书记饶坤来介绍,新镇成立后,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200多人,相关微信工作群也越建越多。经调研发现,确实存在微信工作群增多后造成一线干部疲于应对的问题。 巴汝镇纪委经过调研发现:新镇成立后,仅镇政府工作大群一天的信息量达到几百条。但对于某一干部而言,90%的消息是不用看的,然而又要在其中找出10%的有用信息。不仅如此,有的干部为了有效传递信息又新组建很多“小群”。于是一人加10多个工作群,受到“多群”烦扰的现象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各类微信工作群有34个。”饶坤来介绍,一方面是分管干部反映工作安排部署不能及时通过微信工作群传达到位,另一方面是一线经办干部反映群多、信息多,疲于应对。 饶坤来表示,工作群多和无效信息多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工作重安排轻落实,“安排了”就认为尽责免责了,人人都当“指挥家”;工作重痕迹轻结果,“有痕迹了”就认为尽责免责了,人人都是“摄影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办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空添形式增加工作量。”饶坤来说,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时候大家在群里发消息就是为了留下证据,证明相关工作自己是安排了的。但有些真正安排到位了还要打电话,徒增工作量,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