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案组介绍,在“3·15”案中,云南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5名,查获涉案电话卡277万张,扣押电脑、“卡池”等作案设备3500余台。 以此为基础,云南警方报请公安部发起涉及全国26个省市的“净网2019”1号集群战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93名,查获手机卡1370万张(重约50吨),收缴电脑、“猫池”等作案设备3.6万台、公民个人信息6994万条,收缴恶意注册的婚恋交友平台等网络账号900余万个。 监管漏洞威胁网络安全 专案组分析,上述案件揭示了当前我国手机卡和物联网卡等管理仍存漏洞,相关新兴业态有部分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在互联网账号盗、产、销、用的黑灰产业链中,上游的虚拟运营商(简称“虚商”)、手机卡出售商(简称“卡商”)是以往难以打到的源头性角色,造成手机“黑卡”泛滥禁而不绝,各类网络犯罪案件“按下葫芦浮起瓢”。 据办案民警介绍,手机“黑卡”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联网行业卡,通常被用于恶意注册账号、发送非法短信等;一种是附加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回收个人手机卡,被用于盗取微信号之后,再进行诈骗。 其中,涉案的山东某达公司是一家2019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的上市企业,其总经理苏某还是当地区人大代表。层层光环下,该公司实则从事着租售电话“黑卡”获利的行为。 据苏某供述,虚拟运营商对虚拟代理商有营业收入等方面的考核,压力之下,为冲营业额,对下游是否落实了实名制、行业卡是否违规开通相关功能等问题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专案组认为,这表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手机卡和物联网卡管理仍存重大薄弱环节。虚拟运营商对购买物联网卡企业的真实性以及购卡最终用途审核把关未按相关规定严格落实,造成使用者与购买者不匹配,大量物联网卡流向个人、网络黑市,引发网络乱象。 在“3·15”案中,山东某达公司购买的电话黑卡大多数来自北京某特公司,还有部分来自若干知名虚拟运营商。北京某特公司违规开通物联网行业卡的点对点短信功能后,向下游出售,且这种行为并非初犯。相关人士认为,此前北京某特公司曾被约谈并被要求整改,但现在看来,这些举措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办案民警介绍,正是这种管理上的疏忽放纵,导致许多人看中了物联网行业卡注册虚拟身份无人监管的漏洞,并将其当作利益增长点,成立了大量“机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