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11月1日至2日,青海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青海大学举行。这标志着青海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快车道,对进一步推动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加强全省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协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次高峰论坛邀请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和青海民族大学张秀琴教授作专场主旨报告,全省13所高校的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省卫健委、省属各医院心理学界同仁共18家单位200余人聆听了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紧紧围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对策、模式等展开,主题观点新颖,内容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又高屋建瓴,开阔了各高校老师及心理学界同仁的视野,是目前在我省高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据了解,四位专家利用两天时间,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分别从“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与对策”“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等主题分析解读。与会者积极向专家学者学习求教,营造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新局面。 相关新闻 青海成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10月31日,青海省教育厅在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基础上,成立青海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此举将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联合制定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政策措施、督导评估等相关制度,发挥专业引领、工作指导、资源共享、督促检查的作用。 据了解,成立于2016年的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拓展了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青海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将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联合全省各高校、各相关单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与评估、教学科研、交流学习等工作。发挥专业促进与资源共享,专家指导与同行互助等作用,切实推动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