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山丹县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7
摘要: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89%,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全县152名轻度残疾儿童全部在学校就读,对33名不适合或者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就近入学零拒绝、全覆盖;为236

  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89%,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全县152名轻度残疾儿童全部在学校就读,对33名不适合或者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就近入学零拒绝、全覆盖;为23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50.98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困难……一项项帮扶举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项目资金立竿见影,优质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跨校流动,焉支大地,处处投射着教育扶贫带来的新变化。

山丹县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优质资源共享——走“活”城乡教育一盘棋

  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靓丽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这些过去城里学校才有的“高大上”教育教学设施,如今也被“搬”到山丹县的农村学校里。

  近年来,山丹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发展优质教育推动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落实资助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实施新建范营小学教学楼,霍城中心小学教学楼,西屯小学教学楼,清泉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东乐镇山羊堡小学、东乐镇五墩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全面实施乡村温暖工程和教师安居工程,近几年投入资金4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80套,乡村学校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城区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成果、特色管理经验与帮扶学校实现区域共享,城区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以强带弱、以优补差、资源共享、捆绑发展”的帮扶模式,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开通城乡“同步课堂”和“山丹好老师”在线教育公益直播互动课堂,有效促进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时空壁垒,实现了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办学差距。

山丹县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健全机制——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有了助学贷款,家里再不用为我孙女上大学发愁了。”山丹县大马营镇圈沟村曹克东说。随着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许多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这是该县为“控辍保学”工作定下的硬指标。

  该县制定出台《山丹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切实把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关口,落实“依法控辍、管理控辍、科学控辍、以情控辍”原则,逐步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和学籍系统数据质量核查机制,综合运用宣传引导、帮扶救助、行政、法律等措施,力保适龄学生“辍学能复学、在校不失学、上学能学好”。按照“一生一办法”开展教育脱贫信息库建设,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建档。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专题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切实消除“随班混读”“随班就坐”现象,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建立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县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资助贫困学生数据库,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了各类资助政策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2017~2019年,落实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1504人次、105.6万元;落实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5810人次、581万元;落实省内高职院校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学费书本费266人、133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719人、3722.3万元,确保精准助学“一个都不能少,一分都不能少”。

山丹县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完善机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让教师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发挥“扶贫先扶智”的关键作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该县积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建立县级统筹、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确保农村师资力量优先补充。2018年为乡村幼儿园招聘国家特岗计划学前教育教师16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农村教师8人。出台《山丹县关于建立城乡学校发展联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区名师、名校长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实现教师由“单位人”转化为“系统人”,着力补齐农村学校师资弱项短板。三年来,累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951.4万元,双岗教师补助183.96万元,班主任津贴197.6万元,交通补贴139.3万元。乡村教师中高级职称直聘上岗200多名,有力保障了让更多优秀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钱大伟)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