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黑龙江: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04
摘要:高扬龙江优秀精神名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省委文件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举办省委

  高扬龙江优秀精神名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省委文件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举办省委深入学习弘扬“四大精神”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编撰出版《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读本》《东北抗日烈士传》等系列丛书,拍摄《铁人王进喜》《松花江上》等优秀影视作品,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净化心灵、提升觉悟。在全省组织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承龙江优秀精神”“龙江优秀精神寻访”、市地委书记访谈等活动,用龙江优秀精神提振士气、鼓舞斗志。以“英雄足迹寻访”为主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到铁人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北大荒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马永顺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石油魂”宣讲 、“寻根北大荒”“老会战、老知青”作报告等活动,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做活群众性文化建设名片。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陶冶人们思想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升人们思想觉悟。按照保留乡土文化“底色”、突出核心价值观“主色”、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要求,广泛开展“金色田野”“城市之光”“黑龙江之冬”“欢乐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在文化娱乐中使道德教育走进社区、企业、校园、乡镇和农村文化大院。制作推出“德V天下·美在龙江”微电影、道德模范主题沙画展,创排广播剧《赵永禄》、道德小戏《你是最美的老师》,编辑出版《图说道德模范》《龙江好故事》口袋书,利用望奎皮影、兰西挂钱、海伦剪纸、庆安版画等传统民俗艺术,创作出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道德主题优秀作品,使人们在品味艺术中受到感悟、获得启迪。

黑龙江: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三)狠抓“三个环节”,推进道德实践养成

  狠抓活动贯穿,引导人们在参与中提升思想境界。以活动为抓手,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贯穿生产生活全过程,引导人们在活动中转化提升。利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3·15”消费者权益日 、“6·5”世界环境保护日、“9·20”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七夕节、重阳节等节庆时机,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展示、专题讲座、座谈交流、文体娱乐等活动,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诚信环保理念、传承孝道传统美德,调动人们参加到活动中来。大庆市全民传唱“幸福谣”、牡丹江市“六项引领”活动、鸡西市“五心”实践活动、大庆油田“石油魂”宣讲活动等一批鲜活载体,推动人们在参与中实践养成。将公民道德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测评考核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人们在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内涵。

  狠抓岗位结合,引导人们在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坚持把岗位作为践行道德实践的基本载体和有效平台。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直机关工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等部门,在全省各行各业、窗口单位开展“创服务品牌·优发展环境”主题创建活动。全省各行业窗口单位结合行业特色,积极推行“四零服务”(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承诺,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创新服务方式、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展示文明风采。省文明委共评选推出哈尔滨太平机场海关等100个省级文明窗口标兵、黑龙江省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部等200个省级文明窗口,引领带动各行业各战线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系列岗位实践活动,树立了“全员服务”“人人都是服务队员”理念。

黑龙江: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狠抓社会融入,引导人们在细微中养成文明习惯。坚持把道德建设融入生产生活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全省广泛开展“三讲一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利用遍布全省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的11000多个道德讲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公益科普讲座等活动,积极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组织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活动,全省各地志愿者深入城市社区、乡镇村屯积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大力倡导“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控三高、拒野味、用公筷”等观念,累计张贴宣传板、宣传画10余万个,发放宣传提示卡20余万份,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鲜明“三个导向”,完善道德制度法规

  健全领导体系,强化机制导向。各级党委政府把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星级志愿者评选机制和年度嘉许机制,积极构建激励回馈机制,在社保医保、通讯网络、交通出行、观光旅游、就医就业、餐饮购物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先优惠,激发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达404.5万人,志愿服务时长5147万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7.8%,“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在黑龙江调研时对黑龙江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行为导向。发挥规则的约束作用,把道德建设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信条,着力实现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的转变。制定《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5号),完善诚信餐饮、诚信商场、诚信物业、出租车诚信运营、诚信医疗等五类诚信制度,依托媒体开辟“诚信企业大看台”“失信企业曝光台”,强化了行业自律和个体行为约束。推动道德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企业精神,制定出台《关于移风易俗节俭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红白事简办新办民约》,全省乡村普遍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自治组织,农村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受到约束。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