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4月24日訊 4月23日,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互聯網教育商會與華為雲聯合舉辦的“激蕩向前 2020互聯網教育企業家年會暨華為雲在線教育創新季發布會”在京召開。 本次活動邀請了教育界、投資機構的企業家及教育家,以全新的形式感知2020新經濟、新科技,探討教育企業發展新動力,共享企業轉型成功經驗,預測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在致辭中表示,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現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教育信息化從1.0走向2.0需要解決的問題。 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教育離不開企業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企業協同建設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在線教育服務將成為一種常態。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統與社會在線教育服務主體的協同機制,建議給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更大的自主權,通過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監管機制,以開放的態度購買企業在線教育服務,利用先進的技術與服務,打造高質量、專業化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效率。在合作機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的責、權、利,真正實現“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校企合作”的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協調創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優質教育資源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校企的良性互動促進在線教育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海澱區第十屆政協委員、互聯網教育商會會長張愛志在致辭中表示,疫情期間,有無數企業伸出援手,為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湖北武漢等地區捐錢捐物。互聯網教育企業也發揮自身優勢,捐出很多課程和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百余家企業為湖北武漢等地區的中小學、醫護人員子女捐贈免費課程資料。疫情讓互聯網教育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但是企業也在面臨線下復課、OMO轉型等挑戰。 華為雲中國區銷售總裁馮其友以“雲、AI、5G,助力在線教育智能升級”為主題進行分享。他表示,疫情使得在線教育市場需求爆發,極大地提高了在線教育的滲透率,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但是這次疫情也暴露出傳統直播型授課無法滿足在線教育需求等問題。在線教育的未來並不是把課堂搬到線上,而是要借助雲、AI、5G等新數字化技術,融合重塑在線教育新形態,實現線上的個性化、智慧化教育。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張艷玲介紹了“疫情背景下停課不停學——中小學在線教育應用調查”的相關情況。調查顯示,教育部倡導的“停課不停學”讓全社會開放教育資源得到極大地釋放與協同,實踐者、參與者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全面提升,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實踐推動了我國教育的多維創新。 同時,張艷玲提到,調查發現了當前在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當前信息化配備多樣化發展,部分區域需加強整體規劃﹔二是師生基礎條件基本滿足,但仍需關注少數困難群體﹔三是信息技術常態化應用基本實現,但應用差距可能持續加大﹔四是教師在線教學認知與經驗有待提高,教研培訓需同步加強﹔五是學生對在線教學接受度較高,但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不足。 疫情期間,中小學在校教育應用呈井噴之勢,為在線教育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此外,發布會還舉辦了主題為《順勢而為——科技賦能教育的動向與變革》的圓桌論壇。由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好未來未來魔法校總經理陳體鑾、愛培優CEO張金榮、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環球優學聯合創始人張建生、童畫森林創始人王心卉共同探討OMO教育模式的升級與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