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加快高校公共卫生学科专业教育变革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1
摘要:加快高校公共卫生学科专业教育变革-教育,变革

二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公共卫生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硬核能力。公共卫生专业要借鉴临床医学专业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一整套制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专业实际,加快建设形成保障实践教学的体制机制。要精选、建设并认证挂牌一批高水平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长期稳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基地评聘一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国家要组织力量建设“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案例库”,并每年制度化地组织全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三要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学科专业认证制度。我国已制定了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应参照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起公共卫生专业认证制度,对所有的公共卫生专业开展周期性认证,以此有效促进每一所学校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依照“国标”找准定位,增动力、强建设、促改革、提质量,加快发展。

开放创新发展,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总体上看,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创新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不足。要打破各种藩篱,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一要破除偏于封闭的办学体制,面向医药卫生大系统、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随着国家“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的确立,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要更加主动地置身、融入社会大系统之中,不仅与疾控、医药卫生系统的机构,而且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等建立更加广泛、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使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全面进入广阔的大空间。要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学科专业领域更加广泛深入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要改变相对固化的学科发展路径,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世纪之交,我国独立设置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几乎全部并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办有了公共卫生学院或专业。这一重大体制改革为医药卫生学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此基础上,高校和国家都要继续加快建立多学科与医药卫生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把形成这一机制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作为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调配集中资源,采取设立交叉研究机构和平台、设立交叉研究课题和经费、双聘或兼聘教师、交叉培养研究生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学科合作,促进交叉融合,推动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具有国内一流基础学科、一流医学学科、一流公共卫生学科这一体制上的绝对优势,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建设一批医药卫生学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与转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公共卫生研究、培养创新中心。

三要改革单一学科背景的拔尖人才培养方式,系统性加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全球看,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设置跨学科门类的联合培养项目,为公共卫生领域培养了大批多学科背景、更有创新潜质的人才,我国应抓紧对这类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进行战略布局和推动。国家要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高水平大学要积极探索“多学科专业+公共卫生”或“公共卫生+多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模式,加强系统性建设,加快形成公共卫生领域多学科背景拔尖人才会聚的集群优势,推动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发展,走向世界强国。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