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设置上看,各机构之间各出奇新,试图用不一样的课程方式来吸引用户的眼球。有道精品课在B站开启定制课程内容直播;学而思网校请来朗朗做公开课;猿辅导则请来了《百家讲坛》主持人纪连海、北师大教授康震、著名作家刘墉等各领域名师开启了公益讲堂。 但无论各机构推出什么样的内容,用户需求最多的毫无疑问仍然是K12类课程。 各家机构通过免费赠送公开课的方式,为全国学生解决了线上学习的问题,也进一步建立更多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知。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说,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在线教育的家长而言,停课不停学促进了他们参与到线上教学中来,但对于那些对在线教育原本就有需求的用户而言,免费课却不如低价课更受欢迎。 据学而思官网、作业帮和猿辅导官网客服提示,此次免费课程是特殊时期为孩子们提供的福利,和春季课程的区别是课程缺少针对性辅导和服务。相比之下,低价课程则是将课程和服务浓缩打包为一体的体验课程,通常为一套课程中的前几节。 罗媛告诉燃财经,免费课程是家长建立对在线教育从0到1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用户通常真正从知道到使用,需要经过很多步骤,从知晓到购买中间还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跨度,而免费课就能低门槛地建立家长的信任,质量好不好,要不要继续买更多的课程和服务,通过免费体验课家长就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陈向东在2月19日跟谁学2019年财年Q4财报电话会上算了一笔账。 中国大约有2亿中小学生,假设将一名小学生从离线运行到在线运行的成本大约为1000元,乘以得出的总成本为人民币2000亿元。同时来自中小学和课后辅导机构的教师近2000万。假设在线培训一名教师的成本为200元,总共成本是400亿元。简而言之,疫情为在线教育行业节省了将近2400亿元的促销费用。 财报电话会中也披露道,免费捐课期间,跟谁学平台吸引了近1500万注册用户。然而,陈向东却表示,用户数量不等于客户数量,虽然吸引客户可以很快,但积累忠实客户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分析道,一个用户注册了三个免费的实时班级,然后他决定是否参加低价促销课程。由于此过程比直接从人民币9元的实时课程转换要多一步,因此转换率肯定要低得多。 另外,对于用户来说,由于学习是不可逆的,试错成本也相对较高,学生大多不会选择太多时间去尝试不同的平台。寒假期间,网易有道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多数初高中生的寒假已经被学校布置了满满的任务,他们的时间并没有很充裕。相比之下,低价付费课则更能被家长所接受,用户在单位时间内对低价课满意度非常高。罗媛分析其核心原因是,家长和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短期高效的课程,单位时间内浓缩了课程精华,这样用户体验会比较好。 事实上,对于线下机构和用户而言,在线教育并不陌生。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133.6亿元,同比增长24.5%,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对在线教育的渗透力有极大的提高, 此次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之下,全国各地的学生涌入线上平台,下沉市场的圈层很容易地被突破了。以往来说,各家在线教育机构都会先选择搞定一二线城市,再往下沉市场突破。而这次疫情期间,下沉市场意外被打通。 谷岩观察到,一些线下机构的转型,速度要比想象中快很多。她发现在ClassIn平台上,一些线下机构的教师,对平台的工具应用速度出奇地快。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在平台的黑板上同步进行书写沟通,学习更加高效。这次疫情推动了线下教育机构尝试在线教学的动力,加速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 但现阶段,线下培训机构仍然是教育机构中受冲击最大的。他们不仅要面临着房租压力,还有老师学生上课难的问题,老师的招聘和培训都无法按照原有速度进行,各在线教育机构巨头们开放免费课程,对于线下机构也是一种冲击。 在罗媛看来,疫情对在线教育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大家会在体验线上课程的同时发现一些缺点,比如网课翻车,这也会促使缺点暴露得更加彻底,家长的选择更加理性。对于一些专注做内容和服务的公司来说,才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发展的节点。 谷岩也认为,从次疫情是未来两三年在线教育发展的预演。疫情之后,对于第三方教育平台机构来说留下的是新增的用户数量,而留给机构的则是在线教育模式的认知,所有人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是并存的。 “过去在全国整个教育市场中,大部分家长还是对家庭教育比较陌生的,愿意去主动尝试在线教育的家长可能只有20%,但我预测接下来这个比例会提升到50%。”核桃编程创始人曾鹏轩告诉燃财经,这次短期来说其实对于在线教育利好并不大,随着客户和市场被教育,会有一个长期的效应。 爱学习创始人须佶成则认为,目前阶段只是加速了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融合。“就像非典之后,虽然电商崛起了,但也并未完全替代线下消费行为,教育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