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新年俗,“土味”中带着“潮”与暖(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08
摘要:萧放:春节以喜庆祥和为主题,在呈现方式上,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更新传统,既要传承历史也要融入生活。例如,将买年货升级为春节文化博览会,将团圆守岁变成全村办春晚,春节的社会功能价值得到显著增强。又如,人口

萧放:春节以喜庆祥和为主题,在呈现方式上,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更新传统,既要传承历史也要融入生活。例如,将买年货升级为春节文化博览会,将团圆守岁变成全村办“春晚”,春节的社会功能价值得到显著增强。又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悬挂大红灯笼,以视觉效果达到温暖人心的作用。而在人口较少的乡村,特别是空心化严重的村落,在安全防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适量燃放烟花爆竹具有活跃乡村、营造气氛、缓解乡愁的效果。元宵佳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大年最后的高潮。各地都充分利用地方传统,采用文旅融合的创新设计,依托现代声光电的新技术,开展为大众喜爱的元宵灯会,令人充分领略旧民俗所释放的新气象。

须注意的是,年俗的创新转化必要且必然,但年俗中也包含着古人世代积累的生命智慧与文化精髓,有很多值得今人传承与借鉴。例如,年节饮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强调天人协调的伦理文化,反对向大自然过度索取,饮食伦理同样讲究中正平和,对于奇味异味一向持排斥态度,以破坏天人平衡的“竭泽而渔”、滥食野味奇珍等为禁忌。即使丰盛的春节家宴,也是如此。我们今天的节日饮食,应该传承古人智慧,以更健康更合理的科学膳食,以对野味“猎奇尝鲜”说“不”的坚定,让生活更平安、更文明、更美好。

走出去:打通情感才能求得共鸣

光明智库:春节之前,“李子柒式过大年”吸粉无数。自媒体短视频海外走俏,这给春节民俗的跨文化传播带来哪些启示?

萧放:春节是百姓自己的节日,以贴近人性、贴近民心、贴近生活的直播方式,传播来自东方既陌生又亲切的春节文化,自然会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热切反应。

民俗文化微观而不宏大,具体而不抽象,生动而不古板。因此,民俗文化海外传播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从人性的普遍性角度讲述中国民俗,易于沟通理解;二是从相互关心与尊重的人情伦理角度讲述中国民俗,易于引发共鸣;三是从凸显民族智慧与技艺的角度讲述中国民俗,易于赢得国际友人对中国民众生活智慧的欣赏与喜爱。

在跨文化传播中国民俗时,应充分展示中国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理念、相互关爱的利他伦理、崇尚中庸和平的民俗品格,以及心灵手巧的民族智慧与文化创造力。

张勃:在历史长河中,春节以其巨大的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已经成为多民族、多国度共享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贡献。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春节的欢乐祥和、和谐理念、更新意识契合人性需要,具有人类共享的价值。然而,一种文化要被他者认可,首先要被他者认知。要想让春节惠及更多人,就需要重视文化的有效传播。一些关于春节的自媒体短视频海外走俏,一方面说明春节魅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必须重视发挥新媒体作用,培养更多普通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者。

开展欢乐春节活动,将春节文化送出去,也是传播春节文化的好方式。与此相应,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外国朋友来中国过春节,同样重要。

此外,传播春节文化,需要重视对春节符号的宣传、运营和利用。春节是一套符号体系,包括与春节相关的食品、饰品、祭品、玩具、文艺展演等,每种符号都牵动着一条产业链,都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元素。对这些符号的自觉研发和商业化运作,不仅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还利于春节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事实上,只有人们将春节符号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春节才能在现代社会深深扎根。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王倩)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6日 07版)

信息来源:https://news.gmw.cn/2020-02/06/content_33527752.htm

原作者:光明网

原标题:新年俗,“土味”中带着“潮”与暖

有问题?→请加浙江公务员考试交流QQ群

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过程中有问题?为您解决!→【我的问题】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