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取消特长招生,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8
摘要:东方网-东方评论-取消特长招生,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义务教育,特长生,入学,下决心,薄弱,大规模,均衡,考级,学校,招生,

取消特长招生,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

  12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初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划片入学或对口直升办法招生。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12月27日《新京报》)

  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山东省维护教育公平的初衷无疑值得肯定。不过,在现实基础教育生态中,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一直屡禁不止。而教育部门一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取消特长招生,而学校又有好坏之别,会不会造成凭关系和金钱择校的问题呢?再说,办学质量优良的民办学校用于派位入学固然相对公平,但是运气差的学生怎么办?在我看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教育部门关键要下决心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从源头斩断择校病根。

  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在我看来,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要。教育部门禁止择校,也无法阻挡家长与孩子对公平教育的诉求。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语境下,教育部禁止择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隐形择校并未停止。比如,户口空挂;比如,学生把学籍挂在生源所在地学校,然后到好学校借读;再比如,公办学校打着公办民助的旗号,举办校中校、校外校,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等等。这实际上是对解决择校难题的考验。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现在不少地方均衡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仍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如果说硬件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管理水平、育人氛围与教育底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不大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而投入薄弱学校收效较慢。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向名校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和教育部门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出台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指导意见,教育部门取消了特长生招生制度,基层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之,如果教育投入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学校的利益冲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择校现象也会逐步退出教育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