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致敬互联网50年,开启下一个50年(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法国互联网之父路易斯普赞分享了《从数据报到下一代互联网》,回顾了自己从事的互联网研究工作。2012年, 81岁高龄的他建立了Open-Root公司,促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顶级域名的独立。如今,普赞还

  法国互联网之父路易斯普赞分享了《从数据报到下一代互联网》,回顾了自己从事的互联网研究工作。2012年, 81岁高龄的他建立了Open-Root公司,促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顶级域名的独立。如今,普赞还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为改善今天的互联网而努力,进行技术开发和架构改造。

  Internet2首席科学家斯蒂芬沃尔夫(Stephen Wolff)分享《曾经的与未来的NSFNET网络》。要了解互联网是如何接入全球各个国家的,没有人比87岁的Stephen Wolff更有发言权。1986年,他担任全美自然科学基金(NSF)联网与通讯研究和基础设施部主任,主管NSFNET期间,积极推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联网,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全球网络,并在90年代支持商业化,互联网由此进入了爆发式发展。

  在三位互联网先驱的精彩演讲后,进入了现场互动提问环节,听众们的热情高涨,踊跃提问,该环节议程时间被延长了近一个小时。50年前,以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全球各国互联网先驱不为名利、持续研究创新,总是在第一时间将最新成果向全世界发布,无偿开放给大家,让他人可以共享和借鉴。这些互联网先驱身上真正体现了互联网成功的基础以及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观,还有人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以来形成的科学精神:自由、平等、开放、共享、创新……这些科学精神不仅奠定了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也奠定了整个网络文化的根基。

致敬互联网50年,开启下一个50年


论坛现场观众

  最后一个高峰对话环节——“致敬互联网50,开启下一个50年”同样精彩纷呈,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汪扬、香港城市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座教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祝建华、腾讯集团副总裁马斌、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张良杰;清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做了扼要而有深度的分享。

  腾讯集团副总裁马斌希望未来大家沿着互联网50年成长规律,中国互联网25年的成长规律,一起追寻什么领域里可能代表未来。

  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张良杰认为去中心化可以让里面所有的资源都变为数字资产,可以在它的网络里或者它主导的网络里做交易。我觉得数字资产才是未来,数字都会被资源化,资源都会被资产化,资产都会被价值化,所以未来一定是一个服务到服务的生态系统。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汪扬表示自己很愿意站在支持的角度看Internet给人类带来的福利,这是没有争议的。但也提醒大家今后的发展,是否也要考虑它的负面。希望在将来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能兼顾到互联网的负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往前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座教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祝建华可能算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几个人之一,从1986年去美国读博士开始接触互联网,如今已经33年,他认为用户实际上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没有可爱的吃瓜群众,所有英雄都是实验室里的,都是蓝图。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说自己到处问互联网之父,如果第N代互联网能在中国诞生,能给中国什么建议。有一个建议很有意思,说要重视基础研究。如果注重基础研究,伟大的想法会出来;伟大的人物会出来。对未来50年,李星教授非常希望年轻人注重基础研究,产生伟大的人物,就跟现在Internet之父一样。

  清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最后分享了对互联网未来的一种思考,他指出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了,当时的创新动力就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互联网的后50年,他的期望值是它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我们能不能够在互联网的空间里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商业利益,去找到人类共通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能够在构建文明层面上达到共识,我们就不需要去攻防了。

致敬互联网50年,开启下一个50年


论坛嘉宾高峰对话

  互联网在中国承载着别的国家可能不曾承载的使命——民族复兴。中国人民以最大的热情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以最大的热情回报中国人民。中国理应对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互联网作出更大的贡献。正如彭波教授在致辞中所说:“数字纪元 薪火相传”,让我们一起共同拥抱下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50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我们的光和热,共同开启数字经济的盛宴!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