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分,2015年-2018年连续4年被评为漳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区。特别是2017年、2018年,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两年获评市级双先进,得到漳州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现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角美中学、漳州康桥学校已被评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18年3月,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越过“三级”直接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在全省尚属首例。2018年10月,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创建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通过省级评审。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高考、中考捷报频传。2018年全区中考综合比已跃居漳州各县区第三名。其中双十中学漳州校区中考综合比在漳州市近180所初中校中高居第4名。2015年台商区自行组织高考以来,高考成绩屡创佳绩,以2018年高考为例,全区1249名考生参加高考,788名达到本科录取线,本科上线率高达63%。其中345名考上本一,上线率达27.6%。15名考生被985名校录取,48名考生被211名校录取,有4名考生被全国10大名校录取。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更是再创辉煌,2018届高考实验班本一率达93%,本科率100%,有50%的学子被985和211重点大学录取。 2015年以来全区已有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名学生被海外世界名校录取,16名学生被国内10大名校录取,8名学生被国内顶级艺体院校录取,73名学生上985重点高校,920名上本一院校,上本科院校共2837名,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 德育:从机制到形式都有创新 全区的德育、体育等方面也有序开展。 创新德育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制度,组织家长讲师团、退休教师到中小学讲课。创新德育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举办六一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等,提高育人效果。创新校园文化。落实“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三项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师生健康发展。举办区级教职工气排球赛、跳绳比赛、中小学生夏令营、教职工篮球比赛、排球比赛、中小学足球联赛、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或活动。 2012年以来,全区中小学大型活动累计达21次,学生有23人次国家级获奖、438人次省市级获奖。 特色篇 关爱随迁子女:建设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 关爱随迁子女就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人成长,使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该区紧抓教育本质,把“为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作为出发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2018年秋季招生,全区共有83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为确保这部分随迁子女有书读,首次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除了部分回户籍地就读和部分到民办校就读的,全区公办初中共接受722名随迁子女就读,占随迁子女总数的87%。 位处通往厦门海沧的角海路边的鸿渐中学,随迁子女多,今年全校1033名学生,随迁学生就有646人,占62%以上,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七年级一班,历史老师郭妙龄使用多媒体屏幕,讲解战国时期出现“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课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个班级,有一半以上是跟随务工的父母来此读书的外来娃。来自龙岩的卢向禄,13岁,跟务工的父母来这里4年了,小学也在这里念。来自江西宁都温赖村的温家宏,14岁,来2年了。跟城市里的中学周边是高楼大厦不一样,鸿渐中学的周边是大片的铁皮厂房以及建起诸多出租房的鸿渐村。 学校教务处主任黄新川老师说,学校的外来随迁子女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主要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已经教了20多年书的语文老师梁勇斌说,正因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迁徙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很重要。数学老师沈机原认为,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小学阶段基础较差。对这些现象,学校每年组织集体地毯式家访,调查摸底,跟踪随迁子女学生的日常,对心理孤独、自卑、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多加几分关爱。 引进品牌学校:随迁子女将享有更好学习环境 漳州台商投资区已引进品牌教育资源北大培文中学,将鸿渐中学改名为“漳州北大培文学校”。学校将就地升级办学软硬件,近期将正式挂牌。随迁子女将享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已就任漳州北大培文学校执行校长的张建华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她很高兴,因为她教数学课的班级,一个月前,一名刚开始连二分之一平方等于多少都不懂的学生,现在竟然能懂得函数和坐标的关系,进步很大。视生如子,学生能进步,老师也高兴。这种人文情怀和无私爱心,就是这所学校的好传统。 张建华老师说,准备用三年的时间,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现在从基础教育和行为习惯抓起,包括行、坐、吃、读、说、思等。围绕着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校的办学目标是不仅让学生学习进步,而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对社会有担当的人。最近,张建华从学校食堂抓起,规定学生有序排队。还规定学生作业午间在班级做,改变学生午间跑出校园的习惯,尽量避开因学校位处繁忙马路边隐含的交通安全问题。 同时,学校加大对校园学生各种兴趣社团的建设和培养。这里的随迁子女,较有吃苦精神,体育成绩不错,在该区的运动会上,初中组连续3年拿冠军。黄新川老师说,随迁子女生活本领强,适应能力也强,有许多孩子会懂得做饭给父母吃。老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为了让7年级学生尽快融入当地文化,学校在课余还开设“学说闽南话”课程。 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多元和丰富,将在新的漳州北大培文学校里交融。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这所学校将迎来大融合背景下的凤凰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