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策划专心专业新闻出色出彩 用一流报道记录厦门的奋斗与荣光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8
摘要:报业转型为新闻工作的创新创造提供了丰厚土壤,而重大活动和事件的报道正是展示厦门日报创新实践成果的绝佳舞台。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

  报业转型为新闻工作的创新创造提供了丰厚土壤,而重大活动和事件的报道正是展示厦门日报创新实践成果的绝佳舞台。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厦门日报通过形式多样的报道、创意十足的活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记录厦门这座城市的奋斗与荣光。

  2019年4月29日,厦门市招商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资料图/本报记者黄 嵘摄)

  【亲历】

  参与重大新闻策划用心讲好厦门故事

  ●张小燕,厦门日报编委、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露虹)2001年,张小燕到厦门日报社工作,成为经贸、工业口记者。也就是在这一年,厦门日报社开启“都市型党报”探索,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活”起来。

  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厦门日报通过形式多样的报道、创意十足的活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记录厦门这座城市的奋斗与荣光。作为深度参与者,厦门日报社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张小燕为我们讲述了重大活动策划报道的幕后故事。

  践行“都市型党报”理念打造《国际投资促进导刊》

  2001年投洽会是张小燕到厦门日报后接触的第一个大型战役。自1997年由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来,投洽会规模不断扩大。“记得那一年,我跑投洽会的一个小论坛,会上,津巴布韦做推介,想吸引中国企业到津巴布韦投资兴业,这令我非常震撼。”张小燕说,津巴布韦的推介场景,使她感受到投洽会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是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平台。

  同样在2001年,厦门日报针对投洽会,践行“都市型党报”办报理念,与投洽会组委会共同推出《国际投资促进导刊》,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投洽会盛况。

  “对《国际投资促进导刊》,时任福建省省长、投洽会组委会主任习近平十分关心,应报社邀请撰写发刊词。张小燕说,习近平同志对《国际投资促进导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自第一年撰写发刊词后,习近平同志又于第二年在《国际投资促进导刊》上发表了寄语。

  此后,厦门日报不负殷殷期望,于每年投洽会期间精心打造《国际投资促进导刊》,并顺应传播规律,不断推陈出新,采用中英双语、大图片、突出人物专访等一系列体现“都市型党报”风格的新闻操作手法。

  “在新一轮融媒体改革中,我们更是采用新技术,加速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张小燕说,今年的厦洽会上,厦门日报社全新推出全媒体立体报道模式,首次采用5G技术直播厦洽会盛况,受到受众的热捧以及领导、嘉宾的肯定。

  从在一线跑投洽会的小型活动、专访WTO前总干事拉米等一众大咖,到采访投洽会主论坛“国际投资论坛”,再到策划《国际投资促进导刊》内容、推进融媒体发展创新,一路走来,“老九八”张小燕与投洽会共同成长。在投洽会十周年之际,经报社推荐,张小燕荣获商务部颁发的“投洽会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一个展会一座城,没有投洽会就没有厦门会展业的壮大,而厦门的发展也推动投洽会不断创新和提升。作为厦门这座城市的主流媒体,厦门日报是投洽会的记录者、见证者,在这个过程中,厦门日报人也与投洽会共成长,受益良多。”张小燕说。

  以特色策划讲好厦门故事为厦门会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投洽会的创新实践为厦门日报重大活动新闻策划积累了有益经验。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这是福建省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盛会。厦门日报作为“主场媒体”,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策划,借势做事,在世界的聚光灯下,讲好厦门故事,为厦门会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其中包括:启动“喜迎金砖——一座城一个人”大型活动,推出七期“盛世盛会”特刊,开设《金砖视角》专栏,加大文明创建再提升的策划报道,与市委文明办共同征集、发布、推广《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举办“全球微笑接力”活动、推出气势磅礴的八连版等。

  围绕厦门会晤各时间节点,厦门日报推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创意的新闻特刊。“这也是基于《国际投资促进导刊》的经验,我们通过特刊进行议题设置和社会动员。每一期特刊背后,是厦门日报团队多次的头脑风暴和高效的行动力。”张小燕说。

  “厦门会晤是国际性盛会,面对全球受众,如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用融媒体的方式,来传递对厦门会晤的祝福?我们想到了微笑这一人类最灿烂的沟通传播方式。”张小燕说,厦门日报策划推出“全球微笑接力”点赞厦门、点赞金砖的活动,通过报纸、微信、户外大屏、户外活动联动,赢得海内外关注。最后还选出全球最灿烂的一百个微笑作为集锦,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这个项目获评全国城市党报首届融媒体大奖。

  【讲述】

  本报发布权威消息消除“停水”谣言

  ●殷磊,厦门日报社新闻采访中心首席记者。

  本报记者林露虹

  2016年9月14日,中秋节前一天,厦门全市上下严阵以待,做好各项措施防御台风“莫兰蒂”。

  提前部署做好防抗台风准备

  “9月13日下午全市召开防御台风视频会议,将台风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我和同事第一时间进驻防汛抗旱指挥部。”殷磊回忆说。9月14日上午,我市启动全市防台风一级响应,下午发布“三停一休”(停工、停产、停课、休市)指令。该指令经厦门日报旗下微信第一时间发布,半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

  在厦门日报社,一张严密的报道网也已织就。报社领导坐镇指挥,调集精兵强将奔赴一线。一线记者采写的各种信息汇向融媒体“中央厨房”,而后有序流向微博、微信、App、报纸、网站、直播平台等终端。

  9月15日凌晨3时多,“莫兰蒂”登陆翔安。夜在继续,坚守在继续。厦门日报立即就推出专题报道。

  清晨6时30分,随着“莫兰蒂”渐渐离开厦门,风雨减弱,我市防台风应急响应级别随之降级,结束“三停一休”。台风席卷后的厦门,满目疮痍,全市工作重点转移到救灾重建上来。厦门日报全媒体第一时间将镜头聚焦供电、用水、交通等,客观解读救灾进展,引导舆论,提振了人心。

  重建家园“厦门速度”令人惊叹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