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修复、笛声悠悠再到动感街舞,这一届年轻人更愿意主动去展示属于自己的个性青春。投稿视频的数据显示,B站校园类视频累计 190 万个兴趣内容标签。手工、爱情、音乐、萌宠、电视剧都是关注度高的兴趣内容。 年轻人主动拍摄视频,也让各大高校紧跟其后。目前已经有 182 所高校官方账号入驻B站,其中不乏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学府。 上海交大,复旦大学都通过官方账号上传校园一日游的Vlog,利用时下流行的形式宣传校园形象。上海交大更是将《了不起的工科》宣传片放在B站,借此展示海洋工程类、材料科学等 8 大类重点学科的科研成果。 (在B站为高考生加油的学子们) 这些高校也用亲和平易的形象在B站上和年轻人进行互动。在《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的评论区,上海交通大学留言说“貌似又有视频提到我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我 ”,迟到的重庆理工大学则加了一个颜表情,“来晚了,被无情淹没”。 在年轻人热衷用视频记录青春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府和校园社团也开始活跃在视频社区,拉进和年轻人的距离。 毕业难说再见, 这届年轻人想主动探索更多的未来 不光是拍摄视频展示爱好和大学生活,在高考、毕业的人生重要时刻,这届年轻人也爱用Vlog在B站留下珍贵印记。 今年 6 月,游戏区 UP 主“老番茄”上传的第一个Vlog,记录了他从复旦大学金融系毕业,完成自己七个毕业愿望的过程,却勾起了无数人对于青春的回忆。这只毕业纪念向的 Vlog 视频在一周之内获得了 440 万的播放量。 (拍摄毕业视频的老番茄) 视频里老番茄用他一贯解说沙雕游戏视频的风格,展示了去吃复旦最贵的食堂;在光华楼前的草坪上打滚;骑着电瓶车呼啸穿过校园;查查自己的绩点有没有冲到 4.0,甚至还去蹭上海财大的毕业聚会。整个过程看似好笑,又无比真实。 B站《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高考”,“毕业”相关稿件投稿量超过 11 万,同比增长 251%。互动量超过 4300 万,比去年多了 4 倍。其中“毕业答辩”,“典礼”,“毕业照”,“聚餐”是这届年轻人在毕业时想要记录的4 个珍贵瞬间。曾经毕业照片只是一张集体的合照,而现在可以在视频里反复回看那天的回忆。 对于未来,这届年轻人也褪去过去的迷茫,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大学专业,《报告》指出,“法学”,“医学”,“计算机”,“土木”是最让年轻人头疼的专业。“老师”,“自媒体”,“设计师”,“调音师”,“网文写手”则是脱下学士服,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们最感兴趣的职业。 在 B 站上,来自各行各业的UP主以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择校,求学,考研求职经历。本职写作网文 6 年的 UP 主“香酥鸡翅”,在 B 站分享自己作为网文作者的职业经理。曾经入行时,他花了 4 个月时间写存稿,却被编辑无情打回,通过努力才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位 UP 主“同同时”上传了自己去联合国总部实习的一天经历,弹幕里纷纷留言UP主活成了我想像中的模样,羡慕。 在B站,年轻人通过视频的形式体验到这些人生从未有过的工作经历。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也不会局限在一方小世界里,更能主动把握,拒绝“被安排”的生活。 正如在《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里B站UP主“蜡笔和小勋”说的那样“专业可以决定你大学四年在教室上什么课,但没法决定你大学四年真正学些什么,做些什么”。 (B站UP主蜡笔和小勋) 真正能决定未来的,是每一个年轻人主动去学习,去成长。在B站的统计中,“自律”,“抗压”和“高效”这都是这届年轻人最渴望去提升的能力,同样也是面临这个逐渐残酷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垮掉一代代表作家 Jack Kerouac 曾经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直至今日还在哺育着摇滚文化和无数年轻人。垮掉一代也远不是刻板印象和标签主义大行其道后被视为没有未来的一代,他们不愿随波逐流,勇于打破二战后冰冷的枷锁。 在毕业季的这个夏天,无论是喜、是怒、是爱、是恨,大概只有不愿被定义的年轻人才能够主动地、坦率地、没有保留地书写下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