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1日电(记者李云平)眼下,在位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大库联乡大库联村,尽管距离春耕春播还有一段时间,但驻村第一书记孙利军已开始通过微信、电话了解贫困户种植意向,计划继续通过消费扶贫带动大家增产增收。 孙利军一边翻看微信群一边说,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正在统计汇总2019年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并根据订户反馈做好优化销售流程、拓宽推销渠道的前期准备工作,让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得更好更快。 自2017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作为内蒙古医科大学脱产扶贫干部的孙利军一直关注贫困户种植业发展,引导他们种植马铃薯、杂粮杂豆等适销对路的品种。孙利军说:“村民种地都是单打独斗,既缺乏紧跟市场的意识,也缺乏对接市场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当好消费扶贫的‘推销员’,解决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万事开头难。从来没做过营销业务的孙利军通过电话联系、当面推介、提供样品等方式联系消费扶贫合作单位、推销马铃薯订单。孙利军说:“按照订户要求,我们采用专用种薯、施用有机肥,保证马铃薯口感好、营养高,销售市场逐渐看好。” 大库联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告诉记者,为解决马铃薯种植技术等问题,孙利军还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50多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部分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精细包装农产品,让大家与市场接轨。 经过一年的精细种植和消费扶贫,大库联村种植的马铃薯品质和市场的认可度得到“双提升”。2019年秋天,当满载马铃薯等农产品的大货车抵达内蒙古医科大学等订购单位时,2000多名职工踊跃购买,2万多公斤农产品销售一空。孙利军说:“最近两年我推销各种农产品共计4.2万公斤,总货值达16万元,保证贫困户每卖1公斤农产品就能多收入1块钱。” 孙利军推动的消费扶贫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明显,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58岁的贫困户袁军说:“我想不到多年种植的马铃薯还能变成土特产,现在卖上了好价钱,1亩增收3000多元,脱贫不是梦。” 如今,在国家扶贫项目和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下,孙利军正与当地干部加紧建设农畜产品仓储中心、交易市场,筹建电商中心,逐步打通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供应链条,为促进消费扶贫创造条件,促进贫困地区产品产销两旺。
标签: 责任编辑:刘彦玫
相关新闻 福鼎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帮助建档贫困户实现就业台海网3月11日讯 “多亏了政府帮我找到了工作,我一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不怕苦不怕累,争取早日脱贫。”林庆丰激动地说。 2020年初始,福鼎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多次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庆丰,从交谈中了解到,林庆丰想要找一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却苦恼... 超2000家扶贫车间提供5万多岗位——湖南引导返乡人员就近就业“做事的时候一定不要摘口罩,休息时间不扎堆,回家后洗手换衣服。”3月3日,在湖南慈利县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后期扶持基地——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一家服装厂外,负责人赵百全站在门口叮嘱前来上工的贫困户。赵百全说,厂子里现在有62名员工上班,有一半是易地搬迁户或贫困户。 湖南省多渠道促进返乡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劳动力就地参加春耕备耕等农业生产,... “搬”出来的好日子——甘肃古浪脱贫摘帽影像【组图】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2月6日拍摄的古浪县黄羊川镇石城村原貌(无人机照片);下图为3月10日拍摄的石城村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绿洲生态移民小镇(无人机照片)。 地处祁连山脚下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2013年以来... 国务院扶贫办:疫情没有造成大量的因病因疫返贫在3月1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保证贫困地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就地就近治疗。因为我们有长期建立的保障制度,疫情没有造成大量因病返贫、因疫返贫情况的发生。 宁德驻村第一书记:既做抗疫“防护者” 又当脱贫“领路人”新华社福州3月6日电 疫情还未退、春耕已到时、脱贫不能等,面对农村基层复杂艰巨的战“疫”形势,福建省29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坚守驻点一线,既做疫情防控的“守护者”,又当群众脱贫的“领路人”,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 正月初一晚上11时,宁德市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姚澳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铁铮就出现在了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听疫情紧急,年夜饭也吃不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