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探寻厦门蝶变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7
摘要:中工新闻是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中工网旗下综合新闻资讯门户,也是中工网核心主频道,每天24小时为广大网民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

  昔日的夜晚,渔舟停泊在码头,灯火星星点点,仿佛无数繁星,厦门八大景之“筼筜渔火”因此而得名。然而,筼筜湖这个承载着无数厦门人美好回忆的地方,也曾给厦门人留下过无法忘却的痛楚。

  “我们那时候看电视,要‘垂帘听戏’。”在筼筜湖边,记者遇到了正在环湖步道散步的陈磐老人。他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筼筜湖区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湖水黑臭、鱼虾绝迹,人过掩鼻、车过关窗。由于蚊蝇滋生,沿湖老百姓白天在家都要放下蚊帐。“现在可是大变样了!”陈磐说,“我每天都喜欢到筼筜湖边散步。看着绿意盎然、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美景,就很惬意。”

  筼筜湖是20世纪70年代厦门围海造堤而成的城市内湖。由于水的动力条件差,加之周边大量污水、垃圾直排湖区,筼筜湖水质不断恶化,逐渐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30多年来,先后进行了4期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主任魏道军向记者回顾了治湖过程。他说,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打响厦门治污的第一号硬仗——筼筜湖综合治理,明确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此后,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不放松,终于换来了今天的一湖碧水。而湖心的白鹭岛,就是由历年清出的淤泥堆积而成。

  站在筼筜湖边,不时有飞鸟从记者头顶掠过。筼筜湖管理中心副主任林雪苹说,现在在这里安家的鸟类已经达到70多种,在湖里的游泳生物有50多种,中华鲎等珍稀物种也陆续出现,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她说:“市里专门成立了执法中队,按照湖区管理办法严格执法,确保晴天污水不入湖。”湖水质量定期监测,大多数指标基本优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指标优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厦门的亮丽品牌和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今年年初,好消息不断传出:2018年,厦门市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高达91.2%,连续三年位列全省九市一区第一名;厦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考核,连续三季度排名全国分区第一。

  红树林苍翠,白鹭鸟翱翔。鼓浪屿上,海内外游人在郑成功雕像边流连瞻仰;厦门大学校园里,青年学子在陈嘉庚雕像前沉思伫望。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侨乡厦门正以开放包容的性格、海纳百川的气度、敢拼会赢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记者 张碧涌 马跃华)

1 2 3 共3页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