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水分以降低终端价格已是医药、耗材发展的明确趋势。4月7日,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医用耗材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医用耗材治理工作,明确指出,将聚焦生产供应散乱差问题、聚焦价格虚高突出问题、切实降低部分品种的虚高价格,减少行业内的“二次议价”,将借助省医保局阳光采购平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来约束等问题。
价格联动提上日程
随着省级联盟、甚至市级集中带量采购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药品、耗材将进入降价序列。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丁一磊曾表示,带量采购工作将进入常态化的,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遍地开花,使带量采购逐渐成为医药集中采购的主导模式和主流模式,也使企业和产业的预期能够及时发生转变。
事实上,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显示,将大力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为构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公共采购市场开好局起好步。
工作要点明确,促进价格招采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推进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信息、诚信信息协调联动,推进各地集采平台与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平台上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企业和产品资质审核信息数据共享。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国家带量采购与地方带量采购同时实施的格局即将形成,结合药品采购市场的统一,药品信息、价格都将越来越公开透明。在价格联动机制下,各省市、采购联盟试点降价的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全国。
的确,工作要点中也有印证。通知要求,推进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信息、诚信信息协调联动;在全国统一药械集采与价格信息库的基础上,面向系统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开放权限,为实现一地实施、全国响应的集采与价格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其指出将推动药品耗材集采信息共享。
同时,医保部门还将按月按季度开展药品价格和供应情况常态化监测,及时发现并准确研判供应和价格异常变动的情况及原因。密切跟踪短缺药供应与价格动态,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做好保障。
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以及全国统一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立,加上价格联动机制,非专利药的降价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在其背后,不仅药品价格将大幅缩水,医药行业的营销模式、市场格局,也都面临着颠覆性挑战。
“一个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公共采购市场正在形成。”前述人士认为,在全国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省级带量采购降价结果联动全国,价格洼地将彻底消失。
此外,他认为,医药、耗材降价扩围将提速。随着谈判频次的加快,医药、耗材纳入集采指日可待,这也意味着,降价大幕即将拉开,药价将彻底进入裸奔时代。(记者 梁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