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泉州北管守正创新 百年弦乐“老树发新芽”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1
摘要:财富生活频道:收录全球最新最奇的财富生活资讯,最新、最热、最精彩的娱乐新闻、明星八卦,最新笑话幽默、搞笑爆笑资讯与创意

  连日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断传出袅袅弦乐。数十名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泉州北管,传承传统文化。

  “每年暑假和开学期间周末,北管传承保护中心都会组织开展公益培训班,吸引数百名学生报名参加。”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管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庄炳文介绍说,公益传承活动开展于2015年,设有唱腔(工尺谱唱)、管乐、弦乐、弹拨和打击乐等课程。

非遗传承人庄炳文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北管,为学生开展公益培训活动。

  ”非遗传承人庄炳文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北管,为学生开展公益培训活动。 陈龙山摄

  闻声走进弦乐培训班,10多名小学生正拨弄着手中的二胡等乐器,齐声演奏《江南大八板》《八板头》和《层剪花》等。“创办之初,仅20多名小学生参加,很多家长对此十分排斥,认为北管是出殡送葬时唱的。”庄炳文说。

  泉州北管是广泛流传于闽南泉州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美誉。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泉港区也荣获“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称号。

7岁的张泷月正认真练习二胡。

  7岁的张泷月正认真练习二胡。 陈龙山摄

  “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是北管最流行的时期,声名远播至东南亚等地。”庄炳文回忆说,北管早年在泉港广为流传,常用于烘托庆典、婚喜、寿喜、祭祀等活动气氛,此后险些“灭绝”,并逐渐淡出民众视线。

  庄炳文9岁时拜师学艺,10岁便能登台演出,13岁开始崭露头角……如今已经52岁的他一心致力于传承北管。“随着北管音乐和文化的不断传播,喜欢北管的人越来越多了,对其认可度也不断提高。”庄炳文欣喜地表示,“北管也迎来了春天,这棵‘老树’正在发出‘新芽’。”

  就读小学四年级的王若城通过公益培训课程,先后学习了北管的唱腔和弦乐。他说,“我在一年级的时候观看了一场北管演出,就对北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爸妈就带我参加北管公益培训。”

11岁的王若城练习北管多年,已经掌握了唱腔和弦乐演奏。

  11岁的王若城练习北管多年,已经掌握了唱腔和弦乐演奏。 陈龙山摄

  在当天的弦乐课堂临近尾声时,记者看到张泷月右手虎口位置,已经被琴弓压出了红色印记。演奏期间,因为一曲目节奏没能跟上队员,她一时着急竟当场哭了出来。

  “爷爷以前也拉二胡,后来就带我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现在我已经能够演奏一些北管曲目。”年仅7岁的张泷月说话间充满稚气,不过课堂上的她却是十分认真。

  公益传承活动开展以来,也吸引了不少传承人和北管专业老师加入其中,朱惠玲从艺校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小学任音乐老师,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公益传承活动。

  “在音乐课上,我探索把音乐和北管相结合,并改编成有趣的节目,让学生们喜欢上北管。”朱惠玲如是说。

  目前,海峡两岸之间的北管交流活动已成为常态,为北管传承碰撞出火花,也给庄炳文带来了不少创新源泉。“原生态的北管演奏比较单调,我正着手把北管和鼓乐、戏剧相结合,对曲目进行创新,让北管能带给观众一种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视听感受。”(完)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