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 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6
摘要:原标题: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 炎炎夏日,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邂逅前世的古厝,今生的博物馆。 龙海市为了让游客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 炎炎夏日,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邂逅前世的古厝,今生的博物馆。 龙海市为了让游客能更了解整个城市的文脉,在推进田园城市、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几年来,通过


  原标题: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

 

  炎炎夏日,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邂逅前世的古厝,今生的博物馆。

 

  龙海市为了让游客能更了解整个城市的文脉,在推进田园城市、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几年来,通过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打造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新载体,龙海市不仅留住文脉,赋予其时代使命,更是焕发了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 漳州一大批古厝换新颜

龙海东园镇埭美古村的家风堂

前世古迹变身博物馆 漳州一大批古厝换新颜

  东泗乡“红军楼”

 

  丝绸路上的古月港,厝中起航

 

  “阿公,这么小的古厝怎么就是‘博物馆’了呢?”7月10日,来自泉州的游客刘爷爷趁暑假,带着两个小孙子到龙海市海丝博物馆参观,看着眼前的古厝,两个小孩发出了疑问。

 

  这里是坐落于海澄月港古街中的海丝博物馆,周边环绕着闽南燕尾角古厝建筑。进门处的牌匾写着“大明第一港”的烫金字。移步馆内,正堂处播放着与月港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记者跟随厝内的展示路线,感受古月港当年悠扬的号角。

 

  “3年前,月港海丝遗址保护申遗工作被提上日程。划定龙海月港遗址的7.25公顷的核心区及缓冲区范围并竖立界碑,同时发布《关于月港遗址保护的通告》。”海丝博物馆馆长江智猛说,月港在民间商贸最繁华的时期曾有上百个码头。而海澄镇豆巷村是月港的重要遗址,包含了用废旧帆船建造房屋的帆巷、古商市遗存临江古街,以及一公里内原有七个对外商贸码头,另有保留完整的晏海楼、文庙、城隍庙、观海寺等。

 

  “曾经我们也考虑过新建‘大航海博物馆’,在馆内模拟、还原古月港风貌。然而考虑到项目规模之大、工期之长,还得从长计议。”江智猛说,那年恰好家住豆巷村中心的郑国章一家正考虑举家搬迁。经过商议,各界专家人士认为可以物尽其用,将古厝修缮一番,实地实景作为海丝博物馆选址。

 

  “按照风貌建筑基本不动、空间肌理基本不改的原则,将此间古厝修旧如旧,新增投影仪、文史资料查阅机,分为月港史话、月港遗址、隆庆开禁、月港余韵、大明海商、丝路新语和月港文献七个部分,收集月港遗址所留下的陶瓷、地图和文献等相关史料。”江智猛介绍,此间古厝已建成400多年,且经历多次修缮。修缮团队将厝中以玻璃阳光房覆盖,加设中央空调,为厝内古文书、古物件“冷藏保鲜”。

 

  按照申遗的规划,恢复古月港风貌不局限于博物馆。2016年,龙海市委市政府对整个古月港旧风貌区翻新改造,其中包括全区的路面平整、观音亭片区的立面修复、临江古街的卫生整治,以及7个码头改造清淤、重修栈道。

 

  “自从海丝馆修缮后,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观游玩。同时也成功举办了多届的月港文化节,把龙海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手工小吃展现给大家,日人流量最高达到上万。”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宗瑞自豪地说道。

 

  那些年的红色岁月,永垂不朽

 

  沿着南溪支流,记者来到东泗乡卓港村的米街东端,只见“菜地公园”外屹立着一座三层半西式洋楼。据介绍,这座地标建筑,由旅外华侨苏德炉1926年兴建,24间房厅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1932年,革命青年苏静和苏精诚组织同学和农民40多人,成立卓港红军游击队,以此楼为队部执行各项任务。后来,这支队伍大多入编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红军楼”也因此得名。

 

  “7年前,各地响应富美乡村的号召,兴建公园、修水泥路、种植绿化,久而久之村落变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东泗乡副乡长张伟力说,正值干部们斟酌如何围绕本地文化、营造特色乡村,福建省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全面启动。这使当时已破败不堪的“红军楼”再次映入人们眼帘。

 

  “要知道,这楼修缮前都是严禁入内的危房!”张伟力介绍,修复团队本着修旧如旧、保留传统文化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在建筑结构上,多加了几根承重柱;装修时维持了半西洋楼的风貌,包括屋内24间房厅、花纹斑驳的瓷砖以及所剩无几的琉璃瓦片都是修缮对象。

 

  修缮后,红军楼一楼大厅两侧展示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的党史大事记;四个偏厅则分别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海苏区政权时期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介绍龙海的革命历史背景。二楼则以“抗日名将苏精诚”为主线,展示苏精诚烈士从踏上革命征程,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历程。由南溪河畔育英才、嫉恶如仇干革命、忠诚为党宣传员和抗日英魂留太行四个展厅构成。三楼以东泗乡红色文化保护弘扬传承为主线,重点展示东泗乡8个老区村的红色记忆与老区风采。

 

  此后,这里不但成为东泗乡党员教育基地,更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常光顾的主题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包括政府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和边防官兵等。

 

  而位于龙海九湖镇邹塘村的王占春故居,则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遗址之一。早在1984年按原样重建,几经修葺,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革命烈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人们永远铭记王占春这位闽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创始成员,他创建了以小城山为中心的闽南游击根据地,最终在漳浦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家风堂诉家风文化,乡愁依旧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