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到南方考察学习,几乎成为山东16个地市的“集体动作”。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这种党政领导干部集体“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在他对山东多年的观察中,并不多见。 南方学习将近一年,各个城市都有哪些动作,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过去一年,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率团先后前往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次数多达6次。 这其中,光是今年3月到5月,王忠林就一连跑了三次北京,平均一月一次。根据公开报道,济南三次“北上”,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与中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举行高层对接会,深入交流、洽谈合作。 济南的“老对手”青岛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青岛则“咬紧”深圳。3月下旬,王清宪率团赴深圳,展开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其中一项议程便是“双招双引”推介会。 省内其他地市的对标对象,也很有针对性。比如,去年7月,济宁南下第一站,就是近邻徐州。说起来,两地同处淮海经济区,也曾有意与徐州一争“龙头”地位。只是,逐渐拉开的经济差距,让济宁不得不正视现实。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山东各个城市的学习步伐,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不仅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涉及重庆、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 光明日报评论: “自揭老底”触到了社会的痛点 对于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官网上“自揭老底”,光明日报昨天发布评论员文章称: 客观而言,这些问题并非山东一地专有,而是在一些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但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自承落后、自揭老底,并不多见。 老百姓为什么愿意转载惠新安的讲话?很简单,这种自揭老底的做法触到了社会的痛点,也给了老百姓以再出发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不仅要亮眼的发展指标,也要不断改善民生;不仅主要领导要主动招商,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很多时候,自揭老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地方发展势头如何、质量怎样,都摆在那里,老百姓心知肚明。多一份坦诚,多一份自省,多一份真实,非但不会损害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反而会因此而凝聚起地方的共识,传递给民众与市场主体积极的信号,从而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动能。 说实话,这些年来,山东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并一度跻身全国第二,在北方省份中一骑绝尘,固然与其锐意改革、大胆干大胆闯有关,也与其始终挥之不去的危机感、自省意识有很大关系。 要之,山东能够不断反省,不断自揭老底,并以此作为强力发展的动力,本身当然值得肯定,而其所作所为,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