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园里的黄茂德(左)说,在家乡永春创业蛮好的。潘敏星 摄 东南网6月1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叶国强)“史悠、景美、茶香,老枞水仙茶一年只能采一次茶,但价格一路攀升,销路甚广,收入还不错。其实,在家乡创业,蛮好的。”在首届永春县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县技术能手的黄茂德说,几年来的创业路,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苦尽甘来,了却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 与茶结缘,回乡创业学习制茶技艺 微风过处尽茶香,位于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的玳瑁山,海拔高963米,人迹罕至,在山腰至山尖处,有一片水仙茶园,茶树丈把高,依山而立,嫩芽初探,郁郁葱葱。 连日来,一群戴着斗笠的女工站在梯子上端,娴熟采摘,一转眼功夫,她们身后的小背篓装满了茶叶。而行走在茶树下的,该片茶园的承包者、永春德心茗茶负责人黄茂德一脸汗水,不时提醒着她们不要采摘太小的幼芽。 玳瑁山常有云雾缭绕,有如戴帽,雅化为玳瑁,位于县城北部,世传宋端宗南奔时,曾于此地千秋坪张结行殿,故更名为“万岁山”,又因山中有兰,一茎三十花,香烈异常,端宗异之,又名“御兰”山。 过不惑之年的黄茂德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早年便以茶起家。高中毕业后,他便在深圳开办茶行,主销各种茶叶,产品远销海内外。从商海里尝到甜头后,他于2001年在深圳买了一套商品房安家立业,2003年,再度购买了一个店铺,作为茶行的经营之所。 在与客户长年的交谈中,黄茂德发现,众多好茶人士,不仅仅把茶当作是与客人沟通交往的情感媒介,还把其当作是养生的方式,更是文人墨客休养身心、交流文化的载体。因此,他们在购茶时,总喜欢探究茶叶的来龙去脉,研究背后的历史文化,青睐原始茶园产出的无公害茶叶。 “那时,作为中间商,我只是赚取其中的差价而已,对茶的研究很肤浅,制茶技术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我自己也不能确保购进的茶叶完全无公害,文化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寻找有文化味的原始茶园是我最大的心愿。”黄茂德说,在孩子考上大学之后,2017年,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决定带领一家老小返回永春,重新创业,寻找茶园,学习制茶技艺。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