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海域,因缺少专业维护保养和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一些船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安全隐患较多。“机器经常不给力,常常错过捕鱼黄金期”家住泉州市蟳埔渔村的55岁渔民老王提起自己老出故障的渔船,摇头感慨道。 然而,长期困扰老王的烦恼如今却不再是个问题。有一支活跃在驻地周边渔港的应急救援小分队,他们运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利用出海执勤巡逻时间义务为当地渔民进行渔船抢修和维护,为渔船出海、渔民致富提供着坚实的技术保障,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可以信赖的“渔船保姆”。 服务融合聚民心,连通渔船维修保养“最后一海里”,仅是泉州海警局精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一个缩影。 把问题摸透找实,一个个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正在开花结果,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有色彩又有温度。他们主动对接群众诉求,从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事情入手,不断延伸“海上枫桥”模式内涵,创新服务机制,前移服务岗,在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海上综合执法办事处的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了基层舰艇“580”(我帮您)工作法,在每艘舰艇建起了党音传播、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抢险救援、生态保护等8支海上服务队,日常巡逻执勤时为群众解读党的政策、传授法律知识、告知台风预警信息,帮助加固缆绳与整理网具物资,排除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等,有效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贴心服务,辖区群众有口皆碑。而危难时刻显身手,更让他们对海警执法人员扬起了大拇指。8月22日,台风“白鹿”来临之际,该局执法人员在辖区海域开展防台宣传,发现一艘失去动力渔船,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抢修机器设备,经过30分钟的抢修,机器恢复正常运转,帮助渔船顺利回港避风。 形势在变,初心不改。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这片热土上,泉州海警既是守卫者,更是建设者。近年来,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下,泉州海警局立足新职能优势,应对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热点变化,坚持服务融合促发展,转型服务,转轨帮扶,在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积极探求协作共赢、鱼水情深的融合力量,营造了党政军警民合力兴海富海新格局。(李晨、戴少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