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现在莆田制鞋业的老板们,你能够注意到他们的人生轨迹大多是这样的:普遍年龄在40-50岁之间,大多数都在青年时期进入台资制鞋企业干活。从最基本的生产现场开始积累技术经验,凭借努力升迁至生产线的班长、组长、课长乃至厂长等高层管理岗位[8]。
2017年1月8日,福建莆田,安福电商城,这里白天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晚间却成为了高仿鞋的狂热交易市场。商贩正在市场内交易
2017年1月8日,福建莆田,安福电商城。商贩正在快递点准备发货 出来单干之后,老板们就把积累的制鞋技术带了出来。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后来莆田“高仿鞋”的口碑来源。 温州质检院曾对莆田鞋和专柜正品鞋,从耐磨、耐折、材质等方面进行对比测试,发现莆田鞋的跟专柜正品鞋相比在质量上基本没有差距,按照制鞋标准都属于优等品[9]。以假乱真,是许多人对莆田仿制鞋的最高“褒奖”。
不过假的毕竟是假的。 2007年9月,美国纽约市警方从布鲁克林的两处仓库查获约30万双假耐克,并调查结果称这批假鞋很可能来自莆田附近[10]。 三年后,2010年8月《纽约时报》记者对莆田进行暗访并对莆田的假鞋产业进行了深度报道,这让“闷声发大财”的莆田假鞋产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0]。
2016年5月底,福建莆田,警方正在查封一家售卖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假鞋的窝点。假鞋已然成为了一条利益丰厚的产业链 莆田当地的政府不是没想过“管管”这个问题。自2014年到现在,莆田至少组织过3次大型打假活动,小型打假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很难连根拔起[11]。 莆田假鞋像烧不尽的野火,一次次扑灭,又一次次烧回来。那到底为什么无法根绝莆田的假鞋产业呢? 莆田假鞋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社会网络,即“同乡同业”,它是指来自同一地区的人群经营相同的行业,利用同乡和同族关系建立商业网络,实现对市场和资源的控制[12]。
2015年3月9日,福建省莆田市,村民闹元宵,抬刀轿巡游。莆田宗族体系发达,保留有许多其他地区的人无法想象的民俗活动 比如,全中国经营打印店的老板很多都是湖南新化人。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湖南新化籍打字复印业占据全国市场额的50%,二手复印机、打印机经营维修的份额更是占到全国市场的65%[13]。 同样道理,莆田人也是“同乡同业”的典型代表。莆田人做生意特别喜欢抱团,红木、农贸、木材、医疗和黄金等生意上都能见到莆田人抱团的身影。所以,受到莆田深入骨髓的宗族观念下,在莆田做生意若有人抛下宗族成员单干,难免会遭人嫌弃[14]。 我们可以从莆田孙村的“打金”业,看出莆田医疗、红木乃至制鞋业的共同特征。这种“打金”业依赖于地方社会网络,所有生产材料都可以在当地一站式采购。关系圈里的人会不断交流信息,比如黄金价格的起落、哪种款式滞销等等。如果你没时间照看店面,可以找人帮忙;如果你资金暂时不能周转,还可以赊账[16]。
2013年04月19日,福建莆田,消费者在金店选购黄金饰品。在打金业,“莆田帮”同样控制着可观的市场份额 这种同乡或同族之间的相互提携,也就是在莆田假鞋从萌芽,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的根源。强大的宗族力量所推动的假鞋产业,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打假行动所能解除的。 而且,在这种宗族体系下,莆田人是否能得到尊重,取决于为家族,做了多少事,花了多少钱。而你这个钱是哪来的,是不是卖假鞋赚的钱,相对于家族的利益而言,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在莆田这么一个宗族观念浓厚的地方,制假鞋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只要能帮上这个网络里的人,甚至能带着大家一起赚钱,反而你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