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魁平时工作严厉,标准高,但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始终站在党员干部的前列,始终秉承“校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更是服务员”的职业理念。李东魁肩扛责任,学校再次重启发展之路。 善抓机遇,学校迎来发展契机 学校二楼会议室里,一排排的奖牌当中,有一个“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牌子份量很重。当年,要评省级重点,李东魁得到消息时离上报材料截止仅剩三天时间,他带领同事三天二夜楞是没有合眼,通宵达旦熬的双眼通红,终于在最后时刻交上了材料。 省专家到校进行现场验收,一位专家的一句话李东魁至今记忆犹新,“班子团结,材料系统,精神可嘉,校园这种硬件设施,你们却敢叫板,实在让人钦佩”。 不论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生源数量,与省内其它参评学校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但靠着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与决心,“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很快评定了下来,也为学校带来了一笔资金,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13年,学生规模由最初的108人发展到了600人,教职工队伍也达到百余人,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气,发展渐成规模。 但学校规模还小,没有名气,外出考察学习经常碰壁。一次他去发达地区一所知名职业学校,那所学校占地300余亩,非常有名气,也让李东魁见识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职业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接待他。在学校会议室,一位主任陪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临走的时候,李东魁突然发现墙上挂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牌子,随口说了一句,“这牌子我也有啊”? 因为这句话,校长接待了他。 再后来,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要申报省规范化学校,如果能够评选上,对学校来说又是一个机遇。但达到规范校的门槛很高,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备总值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学校虽已有规模,但其他各项招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李东魁曾经想过放弃,但后来想,“放弃是真的没有机会了,争取一下试试吧”! 李东魁的想法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在资料整理、上报过程中,李东魁遇到了太多的困难,挨了很多的批评,有时候他甚至想要放弃参评,但他最终“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始终没放弃,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历经挫折,带领大家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最终通过了省规范校的立项建设,再后来学校又陆续拿到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项目。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省示范性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每个项目都源源不断的为职业中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让学校不断开启新起点,不断踏上新的征程。 有了资金,购进了充足的教学设备,引进了师资,学校还推倒了平房,腾出土地盖起新的教学楼、餐厅、宿舍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拆迁过程中却也引起了个别人的不满,他们就搬个马夹坐在他办公室前骂,也有一些人指桑骂槐,李东魁只有装着听不见。 头雁领飞,众雁齐追,始终不停下前行步伐 在前进的道路上,李东魁始终没敢停下来,很多项目就这样,一个评上了之后才有机会参评下一个,一环扣着一环。有时候李东魁会觉得是运气好,机遇每次都被抓住,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变成了现实。可这背后,他的辛苦有目共睹,在成绩的背后,又有太多日夜的不眠不休! 深夜,李东魁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常亮,在他眼中,没有白天黑夜没有礼拜日,只要有重要的工作,再晚再忙也要加班做完,“李校长加班是常态化,长年累月如此,工作的忘我,一般人很难做到,他以身示范,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同事李国民说。 有件事给同事杨风祥也留着很深的印象。“李校长母亲八十多岁了,去年,一次骑三轮车外出时不慎跌倒,造成腿部骨折紧急入院,而当时正赶上省示范学校建设的关键期,李东魁把学校的工作安排妥当后才赶去了医院,这时他的老母亲已经上了手术台”。 舍小家、为大家,妻子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他的工作是理解的,虽然嘴上不断埋怨,但却从行动上给了他很多默默的支持。 长年的劳累工作,使李东魁经常会出现心跳过快,心律不齐,还常伴有心绞痛,这让妻子忧心忡忡。2016年,在家人的多次催促下,他动了手术,心脏放了支架,而出院后仅一个星期,他就返回到学校开展工作。 他鼓励大家开阔视野,多走出校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产教融合,了解企业的需求,以服务社会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他带领大家外出考察,三天时间赶了济南、潍坊等五个城市,没有专职的司机,几个人就轮流着互相开车赶路。 工作起来,他好像不知道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可下了班回到家,他就躺在沙发上,只想认认真真的休息一会儿。 “他就是火车头,带领大家不断前行,不断为学校寻找发展方向,大家紧跟他的步伐一刻也不敢放松,任何人不敢有丝毫松懈,怕掉了队”,李国民说。 头雁领飞,众雁齐追。李东魁始终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也始终没有愧对上级、社会、同事们对他的信任。 荣誉是认可,也是压力,学校再次踏上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