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资讯】养老难题如何破?陕西将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2019年初,陕西省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45万,占人口总数的16.81%,全省失能、半失能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9.2%,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的明显趋势。近年来,陕西累计投入资金22.59亿元,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1036个,其中养老机构719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5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9660个,各类养老床位达到21.19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拥有率由30.09‰增长到32.86‰。 5月17日中午,饭点刚到。居住在西安市灞桥区六棉社区光明小区的滑建堂老人和往常时间一样来到了社区的老年餐厅准备进行午餐。今天的午饭是素包子和菜汤。 “年龄大了,牙齿也不太好了,吃简单点很舒服,年轻人的大鱼大肉根本吃不惯。”87岁的滑建堂从2010年开始就来这里吃饭了。 滑建堂老人以前在家里吃饭,有一次家人需要外出十几天,老人为了避免做饭麻烦就去社区老年餐厅用餐了。吃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饭菜。 六棉社区党务书记刘文告诉记者,目前,在这个社区食堂吃饭的老年人数量在180人左右,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老人与家里人吃饭存在饮食习惯上面的差异,按年轻人口味做老人不习惯,尊重老人习惯做饭年轻人又不好适应。社区的老年餐桌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谱,能适应老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 灞桥区纺织城街办棉六社区是个老社区,老年人集中程度高,养老问题成了制约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养老,该社区于2010年正式成立了以老人就餐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配备了老年餐厅、老年阅读室、活动室等来保障老人基本的养老需求。 “我们定期为老人组织体检,并通过与医疗服务机构签约等方式保障老人的就医需求,并且为有需求的老人配备了智能手坏,以便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和位置情况,智能化设备为社区养老帮了不少忙。同时社区主动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和上门维修等基本的服务,保障社区老人的养老需求。”刘文介绍说。 新城区解放门街办位于西安市城区中心位置,辖区内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4.7%,为适应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解放门街道办结合地区医疗资源丰沛、养老机构成熟的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了“1+1+1+N”(即:一个基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个支点:医养结合;一个平台:智慧平台建设;N:吸纳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开展为老服务。 解放门街办西六路社区书记郑珂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社区引进两家社会组织从老年用餐和医疗角度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服务并于2018年10月建成综合养老中心投入运行。该中心秉承“普惠、便利、优质”的服务理念,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医疗、日间照料、营养助餐、文体休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我们在成立的微型医疗站内配备了两名医生和两名护士为社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和周边专业医院达成协议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保障。同时还在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置了老年大学、并引入智慧系统,以智能居家设备好可穿戴设备为核心,借助视频对话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日常照护、家政服务、问诊咨询”等综合性养老服务。”郑珂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