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 2018 年底,奇正藏药累计投入1亿余元人民币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图为2010年7月,雷菊芳给奇正小学藏族孩子们发放药品。 钟欣 摄 历经20多年传奇后,奇正藏药以22.43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18健康中国·品牌榜”百强榜单第30位。 无数荣誉在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看来,“奇正藏药自身的成长,其实是与员工互相善待的结果”。她说,“人在社会,身入江湖,相互依赖、互为因缘、互为生态,我们共同创造世界常存的温暖真情。” 身穿藏青色的素色外套,脚蹬一双灰色运动鞋,灰白的头发随意挽成发髻,搭配蓝白相间的丝巾……近日,雷菊芳在兰州接受媒体采访,66岁的她温和且淡定,好似邻家普通家庭妇女,又好似隐匿于江湖的侠客,不显山露水却可见其功力深厚。 从实验室的科学家到下海经商的女企业家,从精通的物理专业转入八竿子打不着的藏药领域,从非公人士到回馈西部藏区的慈善家……一路走来,雷菊芳随性而洒脱,不仅让传统藏医药走出藏区、步入海外市场,更让产业扶贫成为了青藏高原一支“留下来不走的队伍”,开花结果,扎根基层。 近日,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 2018 年底,奇正藏药累计投入1亿余元人民币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图为2015年8月,雷菊芳在捐建的青海黄南州同德藏医诊所开业典礼上。 钟欣 摄 高原种下第一颗“光彩种子”:授人以渔 1953年出生于甘肃临洮的雷菊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87年,她辞去铁饭碗下海创业,创办“兰州工业污染治理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寻求长远利众事业的她因偶然机会只身赴藏,与藏医药“结缘”。1993年,她创立奇正集团。 1995年,中国光彩事业组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团前往西藏,雷菊芳被光彩事业“义利兼顾”的理念所打动,这与“向善利他,正道正业”的奇正企业文化不谋而合,她也认定这将有别于输血性质的救急性资助项目,将会长效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 同年,奇正藏药在西藏林芝投资建厂,植下了光彩事业在西藏的第一颗“种子”。 万事开头难,工厂“落户”后,困难重重。西藏没有铁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上,全凭汽车进行几千里路程的物资转运;高寒缺氧的地域特性使内地人难以适应,人才更难于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坚守,一切对于奇正来说“压力山大”。 “当时的林芝,没有产业的概念,水泥或柏油马路覆盖不多,甚至有很多砂石路,交通不便。”雷菊芳回忆说,但林芝这块地方的藏药资源和生态条件,是其它地方所不能比拟的,是上天赐予的宝地,我们就这样坚守了下来。 让雷菊芳坚守下来的,还有见证藏族民众命运改变的美好。林芝建厂招工时,她招募了一些残疾人和本地人就业。“这样一批没有良好教育背景、也没有产业基础的工人,他们能适应吗?”正当她疑惑之时,工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渴望,都深深打动着她。 20多年过去了,这些残疾职工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让他们拥有了生命的尊严;第一代工人经过系统培训之后,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守护着属于他们的“奇正岁月”。 回忆点滴,雷菊芳倍感欣慰。她说,这并不是我们恩赐给他们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同时,他们也给企业带来了积极乐观的文化呈现,这深刻地诠释了光彩事业的涵义,我们不是送给别人什么,而是授人以渔。 2009年,公司成功上市。以持续积累的产业能力和基础,奇正藏药成为国内藏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藏区核心支柱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在西藏纳税19.8亿元。 近日,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 2018 年底,奇正藏药累计投入1亿余元人民币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图为2017年5月,雷菊芳在青海开展义诊捐药公益活动。 钟欣 摄 20余年慈善路:建藏医学校,传承民族文化 “财富是属于社会的,更是属于大众的。”雷菊芳这样说,也这样做着。刚刚起步,就将“公益”二字纳入她的事业计划,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慈善之旅。 除了开展由光彩事业投资项目、培养人才、带动当地的义利兼顾的主模式,雷菊芳开始探索参与可持续发展公益项目的新光彩模式,在参与扶贫开发和捐赠活动中她感受到,“建藏医学校、培养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一支留下来不走的援藏队伍,是西部民众最根本的需求。” 2004年,奇正在西藏林芝南伊沟创办贡布曼隆宇妥藏医学校,开展传统藏医教育,公司全资捐建,教学和运营完全由学校自行安排,学校附设有藏医诊所,接受民众诊疗。 2007年,奇正在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下,专设“西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基金”,系统投入公益事业;2008年,启动“百家藏医诊所计划”公益专项,在西藏、青海等偏远藏区捐建及资助运行藏医诊所共14家,为数万名藏族民众提供低廉而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外,公司还在西藏林周县投入超过1400万元,恢复重建五明文化学院,开展西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超过百位特色文化传承人才。 前不久,雷菊芳走访了四川的几所藏医学校。她说,学生5点多就起床读书,早上学理论,下午参与实践,比起科班的学生,他们的实践经历更加实用和丰富,可以独自撑起一个诊所,这样不仅促进就业,还解决了偏远地区民众看病难的问题。 “学生们不仅是藏医药传承的主体,更是藏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雷菊芳说,作为藏药企业,深深地受益于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尤其是在传承方面,特别重要。藏医药传承更多在民间,学校培养的这些年轻人,只要他们继续行医,就是对藏医学的最好传承,也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不仅如此,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奇正藏药光彩医疗救援队”,将藏药送给灾区急需的民众。 在藏医药领域运行光彩事业二十多年,雷菊芳恪守她的利他之志,截至2018年底,奇正累计投入1亿余元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 以利他之心崛起民族医药:科技创新,世界共享 用雷菊芳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位天生的理想主义者,正是内心利益他人的追求,以及探究钻研的专注精神,促使她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牵引她亲近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藏医药文化。 作为发端于中国西部的民营企业,奇正藏药专注于民族医药、健康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