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起底外教乱象:虚构入境事由、资格证书造假(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3
摘要:如果外教受到法律处罚,作为招聘外教的用人单位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这主要得看培训机构有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责任,有没有做足防范措施。余苏说,比如在培训机构,教学场所不应该是全封闭的,最起码门应该做成半透

如果外教受到法律处罚,作为招聘外教的用人单位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这主要得看培训机构有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责任,有没有做足防范措施。”余苏说,比如在培训机构,教学场所不应该是全封闭的,最起码门应该做成半透明的。要装好摄像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顾问应该有巡场。如果这些管理措施没有的话,应该要承担责任。

 ■专家建议

  立法将外教纳入中国考试范畴

中科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青少儿英语一对一付费用户已经突破100万人次。青少年英语培训广大的市场,势必也需要配套的管理措施与坚实的法律护航。

余苏认为,从政策端来看,管理并非缺位。除了早前来华务工人员中对外教的要求外,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也明确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在随后颁布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中,要求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就在今年7月15日,教育部联合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指出,外籍培训人员需要备案,包括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教师资格、从教经历等方面基本信息。

“问题在于如何落实管理和监督外教的行为,这不是教育部一方就能解决的问题。”余苏说,比如外国人入境是公安部门的事情,如果涉嫌制造假的从业资格证,可能涉及到外交部门。虽说教育部门牵头举行联席会议,让多部门配合来解决外教问题,但它牵头的力度,与其他部门协调的程度都是需要考虑的。“这已经不仅仅是法律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体制架构问题。”她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聘请外籍人员监管问题,一是从入口关上把关,二是一旦有了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不能姑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告诉记者,在外教人员的入口审核上,如果发现在学历、国籍上造假,欺骗用人单位,可以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惩罚,这一点很明确,“难点在于对教学资质的审查”。

姚金菊指出,尽管获得TEFL等证书可以被认为具备教学资质,但如何去核实证书的真假是一个大问题,这是培训机构无法做到的事情。她建议,在将来立法时,可以让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的外国人,参加中国设定的考试,颁发相应证书。“而就目前的教师法来说,必须是中国国籍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获得教学资格。”姚金菊说。

当然,即使学识、智力达到了外教的要求,品格行为也无从验证。姚金菊认为,在国外,教师有职业伦理规范,国内也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要求处理办法》,但是这个《办法》要求是体制内的教师,对于外教来说只能是驱逐出境或者不聘用。

姚金菊进一步解释,在美国,如果某人有猥亵儿童等记录,会在这个学区内通知,不能再从事相关工作。这就有点像中国的教师管理系统,如果是教师有这种犯罪,会记录在系统里,不能再担任教师。但是外教的信息,国内的用人单位如何获取?外国人入境,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哪些信息需要验证?这就涉及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服务行业互相彼此验证的问题,需要政府层面出手去解决。

在姚金菊看来,从目前的违法情况看,有些确实是用人单位存在违法录用外教行为,但有些情况下,即使用人单位尽到注意义务,依然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有一个风险防范意识。

“在和教师签订合同的时候可以注明,如果在本国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也需要遵守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要求处理办法》和法律规范,在合同范围内给予外教警醒。”她建议。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