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农博馆各展区的规划图纸描摹了农博会展区全貌。本届农博会展区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部分,主题活动馆、乳业展区、内蒙古各盟市展区、呼和浩特主题展区、国际品牌展区、国内展区、智慧农业与航空展区、农资区展区和室外农机展区等八大博览立体空间跃然纸上。参与此次农博会的策展人李明财介绍,智慧、航空、5G技术是本届农博会区别于全国各地农博会的最大亮点。 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农业博览园周围将建成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科技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将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内蒙古青城金谷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国军从“青城之花”开工到建成一直参与其中。他表示,只有发挥出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旅游产品两个功能,形成集约化产业规模,才能真正让农博会在田间地头深深扎根。 打造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模式 农,天下之大业也。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蓝图绘就,如何实施?2018年10月,呼和浩特市青城金谷有限责任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安家落户。内蒙古农牧业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协同发展项目负责人冀宇翔说: “平台主要针对呼和浩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行业痛点‘对症下药’。农牧业供应链是整个农牧行业的发展核心枢纽,要克服供应链存在于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不流畅、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效益低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陈立庚 摄 内蒙古农牧业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协同发展项目只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兵州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域内,内蒙古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内蒙古农资、农机交易中心,农畜产品会展中心,智慧农牧业和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依次排开。“筑巢引凤”是会展经济的主要目的。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阿里巴巴、聚划算、京东内蒙古馆、亚马逊、银联云闪付、抖音等十余家知名电商及本地服务机构均在现场提供了平台,开展咨询、产品上线、品牌宣传等多种公共服务。
都市现代农业园内各种植物长势喜人。陈立庚 摄 未来国际农博园还将加大内蒙古农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数据融合。“依托农博园的供应链平台,通过RFID(射频识别)、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数据的接入。”冀宇翔表示,通过实现供应链体系横向纵向数据打通,以提供开放的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农博园供应链体系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据主办方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国际生态农牧业博览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首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3天后将落下帷幕,但农博会将永不落幕。”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继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博园将长期保留,以作为今后继续举办农博会、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设施保障。 首届农博会已拉开帷幕,呼和浩特市适时提出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让会展经济有产业依托,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思路有交流。从主办方人员的言谈中,从参展商的眼神里,从参会专家学者的论证中,记者看到了这一现代农业“绿色引擎”的光明未来。 |